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菜场里每条“海刀”都能溯源!

时间:2021-03-15 16:05人气:来源: 上观新闻

  53岁的张红伟最近“降级”了,在当了十来年“船老大”之后,他最近换了条船,成了一名大副。尽管“级别”降低,他却没有丝毫心理落差,反而对新工作非常满意——他原来是一名长江渔民,2018年退出捕捞、渔船拆解后,凭着一身扎实的水文知识,他在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找到一份新工作,如今隔三岔五就随着渔政执法船出去巡逻。

  在崇明开了20多年饭店的陈永平,一度怀疑自己鼻子出了问题——作为饭店老板,他坚持亲力亲为自己买菜,以前喜欢去陈家镇奚家港买江鲜。“港口的鱼腥味是很浓的,远远就能闻到,这几年鱼腥味越来越淡,最近都闻不到味、也买不到鱼了。”

  20世纪末有着“刀鱼王”称号、手下曾管理四五十条捕鱼船的彭海兵,最近几年已收手不再贩刀鱼,甚至开始“养鱼”——他参与了一个名叫“海洋牧场”的生态项目,致力于修复滩涂生态系统,还常常带着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出海观测江豚踪迹、记录相关数据,为保护江豚留下资料。“我们以前是‘破坏者’,现在当个‘保护者’,也算是为保护长江生态出点力!”

  三人经历的变化,均源于同一件事——长江禁渔。根据农业农村部通告,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十年禁渔,改变的不仅是鱼虾蟹贝的命运,同时也影响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鱼贩改行,渔民上岸,一批“船上人”将踩上沙滩、拨开芦苇荡、踏上坚实的陆地,过起不再随风浪漂泊的稳定生活。

  纵向Z字形游泳也避不开渔网

  俗称刀鱼的刀鲚是一种洄游鱼类,形似匕首,细长而尾尖。每年2月底、3月初,刀鱼都会由东海自东向西游入长江,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进入长江后,刀鱼的身体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眼睛变小,尾巴从纯黄变成黄中带黑,银亮的鳞片会带上黄光,长江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会让刀鱼清瘦的身体变得厚实起来。

  外貌上的变化并不为大多数人关注,人们更惊叹于“江刀”对味蕾的奇妙刺激。从烹饪后的口感角度来说,“江刀”之于“海刀”,肉质更细嫩肥美,香味更浓郁,受长江水滋养越久的刀鱼口感越佳。从时间上说,清明时节、尚未繁殖的刀鱼口感达到顶峰,“骨软如棉”,小孩吃下去也不会哽住喉咙;从空间上说,多数刀鱼从长江入海口一路向西洄游不会超过200公里,越往西的刀鱼质量越好,因此江阴、常州一带的长江水域能出产品质最好的“江刀”。

  只不过,大部分刀鱼根本无法在长江里游出那么远,无法撑到江阴、常州一带。尽管刀鱼游泳路线是飘逸的纵向Z字形,而且个性刁钻、极为机敏,但从它们刚刚进入长江口开始,就有无数道渔网等着它们,被捕几乎是迟早的事。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龚洪新告诉记者,由于刀鱼由东往西游,要捕捞“江刀”,当然是把网放在越靠近长江口的地方越容易捕到,于是早年长江上游的渔民喜欢开着船来长江下游,在崇明陈家镇附近水域进行刺网捕捞。“到后来鱼越来越少,长江上游水域根本捕不到鱼,各渔业村就想了个‘抓阄’的法子:有船渔民要抽签确定捕捞作业位置,不得‘越界’去别的渔民的作业范围进行捕捞。”

  有些渔民因捕捞位置处于劣势,就会把渔网网眼越做越小。20世纪90年代,崇明区城桥镇菜市场经营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张汉超也是“长江捕捞大军”中的一员,他亲眼见过有渔民用所谓“断子绝孙网”捕鱼:“渔网几乎就像纱窗一样,网眼小得连鱼苗、虾卵都漏不过去。”有老渔民告诉记者,之所以刀鱼产量有“大小年”之说,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小眼渔网的滥用:第一年用“断子绝孙网”几乎“竭泽而渔”,产量上去了,但小鱼也被一网打尽,第二年自然捕不到像样的大鱼。

  长江崇明段管辖水域东至东经122度,西至崇西水闸西侧,水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占长江上海段水域的90%。这里原是长江捕捞的黄金地段,水产资源甚丰,但再多的鱼也禁不住过度捕捞,鱼便越来越少。

  崇明区兴桥菜场内的水产经营户黄建忠已做了近20年刀鱼生意。他刚做刀鱼生意的时候,刀鱼进价每斤7元、卖15元。在江阴、常州一带,人们有买刀鱼上坟祭祖的风俗,他就把刀鱼装在扁担筐里,一筐30斤,运到江阴、常州去卖,“筐里连冰块都不用放,反正鱼也不值钱。”没过几年刀鱼产量就少了,船头价涨到了每斤200元,他卖250元,还要自备泡沫箱、放好冰块,用来保鲜。再往后,刀鱼产量越来越小,渔民一网拉上来常常只有一两条小鱼,有时还会放空。

  “辛辛苦苦忙活一季,不如在家睡觉”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