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产业选得准 日子过得美

时间:2021-02-26 14:54人气:来源: 新疆日报

  雨水刚过,乍暖还寒。清晨8时,洛浦县山普鲁镇博斯坦库勒村被一声声“嘎嘎嘎”的鸭叫声唤醒,换上工作服,钻进鸭舍,村民阿布来提·热杰普开启一天的劳作,添水、加饲料、清理圈舍,手里忙着活,心里谋划着新一年的打算和希冀。 

  曾经土地贫瘠、靠近沙漠的深度贫困村,现在鸡鸭满圈、牛羊膘肥。尽管春寒料峭,但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紫薯苗带来满眼春意。脱贫后,家家户户有了新盼头,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火红的日子可以用一组数据量化:2020年,博斯坦库勒村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98%,家庭就业率达到100%,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近60万元,实现了连续两年翻番增长;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17045元,较上年增长50%以上。 

  村里迎来好光景 

  平坦笔直的水泥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坚实稳固的安居房分布在道路两侧,村里的环境卫生干净整齐,休闲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如今,走进博斯坦库勒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庭前院后干净敞亮。 

  “这是我们村提升村容村貌、发展产业后带来的变化。”村民托合提·肉孜说。 

  博斯坦库勒村地处沙漠边缘,几年前,这里还是个灰尘满天飞的贫困村。2018年以来,博斯坦库勒村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改善,对村内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村委会面积扩大一倍,绿化面积增加一倍,百姓舞台拔地而起,村文化广场如期落成,全村基础设施和致富产业日臻完善。 

  村容村貌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努力。为转变村民生活方式,村里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庭院经济发展,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如火如荼,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托合提家以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常年打工却挣不了几个钱,花钱精打细算。村干部动员托合提发展庭院经济,2020年,他开始尝试在家养殖长毛兔。 

  “长毛兔养殖不到3个月就能剪一次毛,每公斤能卖130元。”托合提笑得合不拢嘴。2020年,他家里还种了红枣、核桃、玉米,养了牛,妻子在村里的养兔厂务工,全家年收入超过6万元,高质量脱了贫。 

  “等天气热起来,地里的果树长出新芽、温棚里的苗子泛绿、合作社的牛羊开始撒欢,村里又是另一番光景了。”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该村第一书记贾广成说。 

  紫薯敲开致富门 

  养兔能挣钱,喜讯还没完。2019年6月,博斯坦库勒村将村集体的20亩地作为试验田种植紫薯,亩产近2吨,亩均收入超过4000元。2020年,洛浦县将紫薯种植纳入全县特色种植发展规划,在博斯坦库勒村落地长成的紫薯,辐射到洛浦县的4个乡镇8个村。 

  “阿布力孜,你的紫薯种得咋样,收入高不高?”2月22日,贾广成到村民阿布力孜·艾合买提家入户走访。 

  “种得美,日子过得也美,家里都有存款啦。”阿布力孜高兴地说。 

  博斯坦库勒村成立了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面推广紫薯种植,并打造了“沙漠紫薯”品牌,包装成礼品扩大销售。合作社带动了20户脱贫户,每户每年分红不少于500元。 

  阿布力孜是合作社的首批员工,他掰着指头算起账;合作社每月发3500元工资,自家地里种了3亩紫薯,虽然管理得没合作社的好,但也赚了7000多元。 

  2021年,阿布力孜早早预订了紫薯种苗,除了自家的地外,他还打算多承包一些地,全种上紫薯。 

  现在,博斯坦库勒村已经把紫薯产业打造成增加村民收入的富民产业。为了让村民种植的紫薯不愁销路,村里还计划在紫薯藤及紫薯深加工上想办法,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我们要抓住机会,发展好紫薯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贾广成说。 

  积蓄乡村振兴力量 

  产业选得准,步子迈得开,博斯坦库勒村迎来了产业兴旺的好势头,村民的钱包从“瘪”到“鼓”。 

  自从开始养鸭子,村民图尔荪古丽·阿不力孜觉得生活一下豁然开朗。“以前只知道守着10亩土地过穷日子,现在靠养鸭子不仅稳定就业,还能拿分红。” 图尔荪古丽说,现在每天早上一睁眼,想到自己有一份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图尔荪古丽把自家的鸭子托养在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就业。如今,合作社带动24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在2300元以上。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