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深瞳丨揭秘全球最大新冠疫苗“兵工厂”(2)

时间:2021-07-20 10:33人气:来源: 科技日报

  2017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获批上市,并且获得了WTO的认证。“国家定价35块钱,进口疫苗一下子就降到了38块钱。38块也没有竞争力,因为我们的国产苗质量和它一样,而且是WTO认可的。”杨晓明说,这样的练兵不仅是在产品上替代进口,更重要的是带动上下游一起高质量发展,为新冠疫苗工艺国产化、设备国产化、车间国产化打下了完善的产业基础。

  自主创新

  “灭活技术是个老技术,哪有什么创新?”“当然有。”

  “灭活技术是个老技术,哪有什么创新?”“当然有。”解释这个问题时,杨晓明会对着新冠病毒的电镜照片讲一个“光头”的故事。

  新冠病毒是圆的,活的时候带着皇冠,灭活次数多了,表面皇冠就掉光了,成了光头。

  新的灭活工艺,一步灭活,让它的皇冠还闪闪亮,却没有了毒性。

  一步灭活不仅让病毒避免成为“光头”,还大大增加了生产工艺的效率。

  凭什么老技术好几步才能实现的“灭活”,新技术一步就能达到效果?什么样的灭活剂能够实现一步灭活?什么样的灭活条件能让病毒“死透”,确保安全性?这些需要创新。

  一步灭活的病毒疫苗,“皇冠”比较全,将激发体内的多重抗体,学术上称之为疫苗的广谱性。

  广谱性有什么好处?在病毒变异时显现出来了。正如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目前国产常用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大家应该打。

  研究表明,灭活疫苗对新冠病毒的阿尔法毒株、贝塔毒株、德尔塔毒株均有效果。

  疫苗的研发解决了安全、有效的问题,仍未完成作为疫苗的使命。我国14亿人口,70%的人完成两剂注射才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国际上,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缺乏疫苗。

  供应量跟上来才是实现可及性的关键。

  “现在用的300升篮式反应器里,有我们的高密度细胞培养专利技术,它相当于5000升传统反应器。”杨晓明说。

  内里“乾坤”是一个能够让培养密度提高10—20倍的新型载体,它让原本散居生活的病毒住上“新楼房”,在蜂窝结构中不觉得拥挤而且快速生长。

  这项原始创新,是三期车间能够实现年产30亿剂的关键,将大大缓解全球新冠疫苗短缺的问题。

  此外,在疫苗株稳定性、有效成分纯化等方面,新冠疫苗生产车间中使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以确保疫苗株不变异、有效成分纯度高。

  除了生产工艺创新,整个生物安全生产车间也是极具创新性的。

  在疫苗车间内部,所有系统都必须形成完整的闭环,这对施工技术和部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突破常规、勇于创新,不折不扣,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承建方负责人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四公司)董事长万铜良在项目启动仪式上为工程建设定下基调。

  “生产过程用的高温气体需要由独立密闭的系统供给。” 中电四公司项目负责人华北总部副总经理葛怀建介绍,这样的管道必须耐受高温高压,对于国产管材提出了很大挑战。

  为了构筑生物安全等级的车间环境,任何一个零部件都必须做到密不透风。其中,管道穿墙时的密不透风是最难的一环。

  “一般的工程,会给墙体做一个包边然后打上胶,让管道和墙体之间严丝合缝。”葛怀建说,但在这个工程中,管道不仅多,而且高温管道也多,最要命的是,国产的工程件承受不了130℃以上的高温。

  “进口工程件使用的一些材料目前国内没有,它能够做到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很小。”葛怀建说,材料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以从工艺创新上弥补。

  建设者们通过给管道穿“隔热服”的方法,让关键工程件不直接接触高温气体,弥补了国产件高温不耐受的短板,不折不扣地达到生物安全等级的密闭要求。

  为了让“蓝图”以最快速度、最严标准变成现实,技术工艺的创新贯穿在建设整个过程中,建设者们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创新精神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实现生产车间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早投产。

  唯一信念

  从病毒的阴霾下解放全人类,为了人民的健康。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