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张鹤珊:愿用一生守长城(2)

时间:2024-09-20 13:15人气:加载中...来源: 河北日报

  “长城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祖辈修筑长城不易,我们应该保护好长城。守住长城,就是守住了我们自己的根。”张鹤珊说,长城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只要还走得动就要一直守下去。

  被“逼”出来的“长城专家”

  “您知道西边数第七座敌楼叫啥名字吗?以前的照片有吗?”中午,刚回到家的张鹤珊接到了董家口村长城保护员孙志伟打来的电话,向张鹤珊请教董家口村一座敌楼的情况。

  40多年巡护长城,张鹤珊对附近长城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他被人称为“长城活地图”,至今仍不时有附近村庄的长城保护员向他咨询。

  其实,张鹤珊不仅是“长城活地图”,也是长城知识专家。从附近长城每一个敌楼的名字及由来,到长城防御体系的巧妙设计,甚至如何从箭洞射箭……城子峪段长城乃至附近数十公里内的长城故事,张鹤珊说起来头头是道。

  

张鹤珊:愿用一生守长城

  9月6日,张鹤珊巡护完长城后,回到家中整理书稿。

  “我也是被‘逼’出来的‘长城专家’。”张鹤珊笑着说。最初,在制止人们破坏长城行为的时候时常遭到质疑,他只能通过讲解保护长城的意义来告诉人们为什么要保护长城,这也成为他真正去了解古老长城的开始。

  随着保护长城的年头越来越长,张鹤珊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中有驴友、摄影爱好者、学生,也有外宾,每一次接触都是一次“长城对话”。

  “比如,我说我们是义乌兵后裔,如何来证明?有人问长城砖从哪里来,是如何烧制又是如何运上山的?我需要给人家一个有理有据的解释。”张鹤珊说,游客的问题千奇百怪,而每遇到一个他此前未接触过的问题,都激励他去学习、去求证。久而久之,这些都变成他脑中的知识。

  然而,他了解了这些知识,却发现还有更多的人不了解长城,怎么办?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张鹤珊当时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他还喜欢写一些东西。于是,他开始搜集整理城子峪长城的民间故事。

  那时,张鹤珊白天上山巡护长城,晚上便走村串户专门找各村的老人,听他们讲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他走过附近的十几个村,走访老人近百名,听他们讲了数百个故事。由于这些老人文化有限,讲的故事并不完整,附近又没有图书馆可以查阅资料,他只能一字一句认真记录、详细归类整理,将听到的故事尽己所能写出来。

  “每次听完一个人讲的故事,回去之后我都会认真整理出来。有时候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讲会有不同,还有的故事一个人只讲了一部分,我就把多个人讲的相关内容整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张鹤珊说,如今几十年过去,他走访过的老人大多数已经不在了,但是很多长城故事却保留了下来。

  2007年,时任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会长的威廉·林赛自驾游长城过程中,来到城子峪村借宿张鹤珊家。相谈甚欢时,林赛了解到张鹤珊一直在搜集整理长城民间传说,于是建议他把这些故事作为长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存并传扬。

  在林赛的推荐帮助下,张鹤珊整理的《长城民间传说》于2009年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他20多年间整理的25个民间故事。白台子的来历、媳妇楼的传说、九龙探江十八庙、将军石、长城杏林……每个故事都不长,却是独属于家乡这段长城的记忆。

  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对长城不断深入了解,张鹤珊对于长城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2023年,12万字的《张鹤珊聊长城》出版发行,里面不仅收录了此前的25个民间故事,还增加了长城知识简介、长城奇遇以及张鹤珊创作的长城诗词等内容。

  46年来,张鹤珊巡护长城的脚步不曾停歇,记录长城的笔也不曾放下。自巡护长城以来,他每天都写巡护日志,如今日志已有近20本,超百万字。“希望可以通过我的记录,为研究长城文化留下更多素材。”张鹤珊说。

  让更多人看到长城好风景

  长城的流水槽冲内不冲外,真正的“肥水不流外人田”;长城垛口是尖的,为的是在攻击敌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长城敌楼里有专门的武器和粮食存储空间……近年来,张鹤珊一直在做长城文化宣传工作,这些点虽小却“接地气”的知识深受人们喜爱。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河北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