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102岁老兵崔喜友:信仰永不褪色

时间:2022-09-14 14:03人气:来源: 湖南日报

  “命令一下,我们就冲!”9月2日,湖南省财贸医院住院部,已是102岁高龄的崔喜友向笔者动情地讲述当年黑山阻击战中,他和战友们冲锋陷阵的场景。时光斑白了老人的鬓发,但北方乡音犹在,不变的还有对党的忠诚和永不褪色信仰

  从关外打到关内 

  崔喜友1920年出生于内蒙古的一个穷苦人家,是家中长子。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崔喜友从小就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但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他不得不逃往异乡。

  女儿崔平平说父亲经常对儿女们讲起从军往事,“我父亲从家里一直逃,最后逃到了赤峰。”1946年,在赤峰当地,年轻的崔喜友见到共产党正在招兵,他知道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打天下,于是毅然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战士。

  崔喜友受训一个星期后,便跟着部队上前线。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从北到南,从关外到关内,从小战役到大阻击战,崔喜友与战友们一路出生入死。1948年1月,他在战场上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崔喜友最难忘的战斗,要属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和辽西围歼战,“惨烈”是老人对那两场战役共同的记忆。辽西围歼战中,崔喜友所在连队打了三天三夜,最后只剩7人。老人说:“战场上没有人考虑自己的生死,我是党员,更应该冲在前面。”

  “往前冲!”回忆炮火连天的战场,老人总是喃喃重复着这三个字。这是中国军人刻进骨髓的战斗精神,也是老人一生听党指挥的忠诚原则。

  “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三枚勋章早已不复当年那般熠熠生辉,但它们亦如岁月般厚重,是老人征战沙场的象征,也是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见证。

  听党话 留长沙 

  崔喜友随部队一路南下,于1949年8月来到长沙。

  北方人来到湖南,吃不了辣,吃不惯大米,受不了潮湿的气候,有诸多不习惯,崔喜友闹了情绪想回北方。“你们是为革命而来,到一个地方就要巩固好一个地方的政权,这是党的命令!”首长的一番话让崔喜友幡然醒悟,也让他下定决心一生听党话、跟党走。

  长沙和平解放后,崔喜友参与湖南省委的组建工作。1954年,崔喜友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之一)工作,和同事们一起为矿冶类学科的发展开辟一个全新的校园。在中南矿冶学院,崔喜友先后担任过汽车队队长、钢铁系党委书记、专家招待所所长。

  “哪里缺人,父亲就去哪里。”在女儿崔平平记忆中,父亲就如螺丝钉一般,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军人家庭 一身正气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切工作都需要知识型人才。组织上考虑到不少同志都是穷苦出身,不识字、没文化,便开设了扫盲补习班,崔喜友正是在补习班上课时结识了妻子王秀兰。

  “我母亲也是一名军人,跟我父亲一样,属于第四野战军。”崔平平介绍说,“但我母亲在部队做后勤工作,我父亲在前线打仗,所以来长沙之前并不认识。”

  补习班上相识后,崔喜友和王秀兰组建了家庭。出生于军人家庭,崔平平认为父辈那一代人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军人的正气,“从不搞歪风邪气,只认准一件事,一定得把工作做好。”

  不争名利、不图回报,这是父亲在崔平平心中最深的印象。崔喜友还未退休时,曾有一次加薪机会,组织按照岗位和职级分配给他的加薪名额,但他主动放弃了加薪机会。

  时光已远去,但崔喜友仍会时常想起当年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也会经常向医生和护士们说起自己南征北战的传奇经历,老人是想让那段荣光刻进骨髓、融进血液,也让后辈深刻铭记曾经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湖南日报全媒体笔者 黄欣然)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湖南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