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韩旭亮:一位老书记的家国情怀

时间:2022-06-10 10:41人气:来源: 党建网

  退休后的20多年里,韩旭亮坚持做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捐钱捐物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年前,他又投资几万元,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红色茅庐”,墙上悬挂着他创作的充满正能量的书画作品。时常有各界人士到家中参观,大家称赞他是“红色基因”的传播者,共产党最忠实的信仰者。

  1998年,韩旭亮退居二线。他说:“人退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退,党员的思想不能退,在职时为党鞠躬尽瘁,不在职时更要发挥余热,为党增辉。”韩旭亮经常对老伴儿说:“咱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咱不能忘记入党时的誓词。”

  韩旭亮当过教师,任过教导处副主任,当过公社党委干事,任过党支部副书记,参加过农业生产,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像一头老黄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倪湾乡八年奋斗中,他带领乡党委一班人,奋力拼搏,实事求是,逐步改变了乡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使三万亩低产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四百公斤提高到八百多公斤,人均达到一千八百公斤。在他的努力下,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他依然坚守在那个十分简陋的办公室里,坚守在陪伴了他八年的破旧办公桌前。

  几年来,每逢“七一”,韩旭亮就带领全家面向院里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每当这洪亮的宣誓声响起时,韩旭亮总是老泪纵横,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是他一生的写照。

  河南省卫辉市胜利路北段坐落着一个小院,院门上悬挂着四个金色的大字“红色茅庐”,右墙上挂着“新乡市终身学习品牌”匾额,院内矗立着一根9米高的旗杆,常年悬挂党旗,这就是80多岁的老党员韩旭亮的红色茅庐。

韩旭亮:一位老书记的家国情怀

  在职、退休,忠心向党

  解决了群众吃水的困难,又遇到更大的问题:村民们耕作原始简陋,靠天吃饭,没有机井浇灌,遇到大旱就会颗粒无收。韩旭亮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让群众浇上地、让农业增收的办法,为此寝食难安。他带着村干部徒步走过一道道岭,翻过一座座山,探寻水源,寻找水平点,渴了喝一口自己带的凉水,饿了啃一块硬棒子面馍。经过不懈努力,韩旭亮终于找到了水源。党委决定在“流谷寺”建一座扬程直径高达二百米的中小型提水站,由韩旭亮负责筹建和施工。他马不停蹄地带领群众上了山,整日里开山凿石,和群众一同轮起大锤锻石,拿起铁锤一个一个石眼敲打,一干就是三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韩旭亮的带领下,群众战天斗地,引水上山,修成了水渠。放水那天,群众自发来到水渠两岸,欢欣鼓舞。一股股清水流向田间,从此几十亩山地成了水浇田。

  在韩旭亮担任驻村干部时期,每当他看到村民们常年要走六、七里山路挑一担水,一瓢水要分几次使用,孩子渴了都不舍得让喝时,就十分痛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群众吃上水。数九寒天,韩旭亮带领村干部及村民共12人上了山。时间不等人,说干就干,他们在原来的老井下铲土,凿石,吃住在山洞,一干就是半个月。终于,水井打成了,丰盈的水清澈透明,解决了几十年来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回到村里,群众给韩旭亮送来了鸡蛋,拿来了小酒,围着这位一心为民的书记有说不完的感谢。

  韩旭亮出生于1942年。父母勤劳善良的为人使他自幼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十七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便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时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光辉形象。

  打井、引水,一心为民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党建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