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柑橘院士”邓秀新:谱写当代新“橘颂”

时间:2021-12-07 12:28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他是2021年湖北省评审出的“荆楚楷模”,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师生踏遍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江西赣州等地,坚持科技引领柑橘产业发展。

  他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助力秭归脐橙的“带货主播”,从种植、口感、食用价值到科普知识,向网友介绍,通过科学防疫、严格品控,湖北水果是安全的。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邓秀新。他从事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研究,培育了多个柑橘新品种。他担任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带领团队为我国柑橘产业近20年的快速发展、实现四季供果,以及有效应对加入WTO后国外柑橘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写下世代流传的《橘颂》。如今,邓秀新和他的团队一起,正在为这南国特有的佳品更加完美而不断奋斗,谱写当代新“橘颂”。

  1961年,邓秀新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的贫困山区,年少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朦胧地产生了“将来要为农民做点儿实事”的想法。1977年,他考上湖南农学院果树学专业,随后又考入华中农大攻读硕士,师从被橘农尊为“中国柑橘之父”的章文才教授,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

  1987年和1993年,邓秀新两次远渡重洋,被公费派往当时柑橘最红火的地方——美国佛罗里达进行合作研究。回国后,邓秀新团结国内同行,放眼世界,在原农业部的支持下,承担的柑橘项目多次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一批新的柑橘种质。引进了国外先进品种和技术,消化吸收后在中国柑橘主要产区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柑橘更新换代了一次,产业整体素质提高,扩大了中国柑橘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邓秀新一直致力于解决制约柑橘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他带领团队在我国率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柑橘细胞工程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还在全球率先完成了甜橙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与分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码”,研究人员可以锁定甜橙成熟期、色泽、含糖量、产量、抗病性等农艺性状,有利于培养出更好、更健康的品种。

  邓秀新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求索,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农业行业专项等20余项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等多项科技奖励,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是近十多年全球最为活跃的柑橘研究学者。邓秀新作为学科带头人,为华中农大园艺学2017年世界同类学科排名第一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的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2004-2008年期间担任国际柑橘学会主席,2011年被美国园艺学会授予“国际杰出园艺学家”称号,2021年当选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科研选题要从生产中来,科研成果要回到生产中去。”邓秀新的足迹遍布中国主要柑橘产区,长期坚持为产业服务。作为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他牵头通过宏观布局,整体规划,促成了长江上中游、原南岭山脉、浙江到福建沿海等几条柑橘产业带基地建设,增加品种和鲜果供应时间,有效引导了柑橘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三峡库区人口多、土地少,只有种出品质好的柑橘,才能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邓秀新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湖北、江西等省建立了多个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多个良种繁育中心。先后引进选育了“早红”“伦晚”和“宗橙”等脐橙品种,研发建立了地表覆膜增糖等一整套柑橘留树保鲜技术体系,使三峡库区形成“一树脐橙红到春”的产业格局,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科学家必须要计算投入产出比,不但要考虑技术上可行,更要考虑经济上可行。”多年来,邓秀新的研究范围不局限于品种培育、栽培模式创新等纯技术问题,还覆盖了采后处理、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支撑了我国柑橘产业体系建设。

  2020年春,湖北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原本不愁销路的秭归脐橙滞销。很多秭归农户“一键直通”邓秀新,他的手机收到了不少橘农的“求救”电话。邓秀新来到电商平台的直播间,为秭归脐橙发声:“目前来看,病毒不会在植物和人之间传播,植物病害不会传染人。”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