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我省牢记嘱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时间:2021-08-27 12:03人气:来源: 甘肃日报

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煜宇

甘肃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胜利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甘肃篇章。

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五年过渡期作为守底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机遇期,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守住底线,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过去两年,我省东乡县布楞沟村、渭源县元古堆村、古浪县黄花滩富民新村等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布楞沟村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村卫生室和学校建起来了,家家户户住上了砖瓦房。元古堆村家家有了一条“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202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98元,较2012年增长近8倍。黄花滩富民新村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1万元,建成了四通八达的村内道路网,村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三个村庄的华丽蝶变,是甘肃战胜贫困的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我省制定出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发现响应、评估核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四大机制,以家庭为单位,重点监测收入和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尤其关注农村大病重病患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等困难群众,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排查确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10.3万户41.4万人。按照返贫致贫风险,帮助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分别采取产业、就业、兜底保障、扶志扶智等措施,开展针对性帮扶。先后在搬迁安置区谋划实施后续产业发展项目287个,帮助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兜底保障的有11.6万人,占监测对象的28%。农村低保标准由去年的人均4428元提高到4788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5760元提高到6216元。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动态监测,实行动态清零。

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整县脱贫摘帽后,渭源县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性要求,研究制定了《2021年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成果自查、集中大排查专项行动,全面摸清了返贫致贫人口底数,确保“早发现、早帮扶、早清零”。对今年的173户监测户,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逐户落实了帮扶措施。

深化拓展,持续提升脱贫成效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山地、川区、沙地,如何进行合理规划?形态各异的农田上,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不久前,记者在武威市采访时看到,无论是乌鞘岭上还是黄花滩移民区,农业产业纷纷崛起,当地立足独特环境和气候,奏响了产业振兴的交响曲。

从古浪县兴民新村和富民新村放眼望去,曾经的沙漠戈壁上,连片的日光温室犹如叶叶扁舟,整齐排布。这里的日光温室共有1000座,成为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的根基。

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配套农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培训中心等,引进台商协会、天津客商等外地客商种植精细果蔬、食用菌、四季草莓、彩椒、燕窝果等,产品可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中亚等国内外市场。

项目负责人介绍,基地建成后将在品种、技术和资源利用上有全新突破。基地日光温室可使用30年,15年收回成本、15年可持续收益运行,关键能够带动移民区5000多户贫困群众提升种养技术,长期提供1000多个就业培训岗位,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1000多户群众能够稳定脱贫。”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省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今年确定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6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在帮扶力量和资金上给予集中支持,“抓两头、带中间”,促进脱贫地区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同时,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目前,全省已建立抓点示范和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925万亩,万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88个,参与主导产业的脱贫户达到90%,监测对象达到80%。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