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入画来——赤峰市红山区全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2-12-15 13:25人气:来源: 纪录赤峰

       初秋时节的红山大地,硕果累累,绚丽多姿,在广袤的田野上,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红山脚下的乡村中,闪烁着最温暖的人间烟火,简单纯粹,无需修饰,美好时光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沃野奏响丰收曲。喜迎二十大,拥抱新时代,赤峰市红山区开启了实施乡村振兴,打造魅力红山的新征程。

组织振兴  红旗如画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红山区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夯基础、建队伍、孵人才、强经济、抓治理上狠下功夫、靶向发力,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推广

       结合区位实际,红山区制定印发了《红山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红山区农村基层党建“聚才强村”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十个一”工作任务,以月调度,季督导的方式,发挥合力作用,确保工作有效落实。以规范设置、建设队伍、落实制度、完善保障、发挥作用等方面为重点,进一步细化27条农村领域创建标准,为推进党支部提质升级摆明方向,年内共计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19个,最强党支部9个。组织各涉农镇街党(工)委开展“一线争星比武”,通过述职演讲、现场提问、实地观摩等方式解题破题、交流经验、共享思路,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组织力量。

       红山区委乡村振兴工作会议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村干部“管理+培训+培育”机制,激活全区乡村振兴源动力。完善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对全区27名村党组织书记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从严贯彻落实《赤峰市不适任嘎查村干部职务退出办法(试行)》,规范执行村党组织书记调整事前、事中、事后报告制度,对不胜任的2名村书记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区级示范+镇街兜底”的方式,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实用性内容,对村“两委”干部和监委会成员进行全员轮训。持续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发现培养力度,按照每个村3-5名的标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06名。规范在村在岗选调生、“乡招村用”大学生使用管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作为,为乡村振兴工作蓄力赋能。

产业振兴  锦绣如画

       走进三道井子村成片的蔬菜大棚里,一棵棵黄瓜秧正支楞着绿油油的叶子,藤蔓鲜绿、长势良好,另一旁的大棚里,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枝蔓上,提溜儿着簇簇绿色和红色的小果儿,空气里弥漫着清新香甜的味道。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2019年,文钟镇二道井子杨家湾村开始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如今的杨家湾村,通过产业整合,已经发展成为集大棚采摘、文化体验、配套商服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杨家湾田园综合体设施农业区

       提起家门口的变化,杨家湾村村民李久宇不自觉的嘴角上扬,他悠悠的呷了一口茶,将杨家湾的故事娓娓道来。他说:“杨家湾设施农业有120个大棚,主要有葡萄、草莓、蟠桃、樱桃等供游客采摘,16口窑洞餐饮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游客来了非常满意,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

     “杨村故事”草莓包装车间

       强化产业支撑,建设繁荣乡村,红山大地一片繁忙,深翻的土地泛着油光,强劲的引擎声响彻田野,一副农业现代化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红山区现有耕地面积26.3万亩,其中水浇地主要集中在红庙子镇,全部实现高效节水;旱地及旱坡地主要分布在文钟镇。红山区适合改造并列入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水平梯田累计达到10万亩。十三五期间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及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已完成高标准梯田2.2万亩;2008-2018年发改部门通过水库移民和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梯田4.65万亩,由于当时的标准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造提升。2021年红山区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水平梯田1万亩,已于2022年4月29日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竣工验收。2022年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万亩,于2022年4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春季完成0.26万亩,目前秋季施工已启动,预计11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红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民组织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按照“坚持三个原则、明确三个关系、建立三个机制”的工作思路,文钟镇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立足长远、切实可行的农民组织化体制机制。

       通过集体经济入股、折股量化,实现了三道井子、南大营子等4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到20万元。以“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为实训基地,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合作、农资农副产品供销等工作,将辖区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8名青年人培养为农业经理人,为产业振兴储备了可用之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朗美新村香瓜种植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山区立足产业振兴,坚持走花卉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结合原天虹花卉市场拆迁实际,启动建设了红山花卉市场。市场位于赤承高速以东、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以南、306国道以西区域,由内蒙古红山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占地200亩,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花卉市场、研发生产基地、创意产业园三大功能区。

       红山区花卉市场

     “十四五”期间,红山区将以市场繁荣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引领赤新旅游公路和306国道周边花卉种植产业,拓展花卉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种苗培育等业态。同时,依托花卉资源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升级旅游设施、开发旅游纪念品,推出乡村振兴花卉休闲游、花卉产业基地游、亲子体验度假游等产品,畅通花卉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振兴  风景如画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诗人笔下浓浓乡愁的画面,已经变成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笔直的硬化路、宽敞明亮的现代家装,还有富民产业带动下村民们在村门口开办的农家乐。

       红山区增嘉园农家餐馆

       千亩琼林曙色新,游人蜂蝶自纷纷。沿着赤新旅游公路一路向南,会发现这样一处休闲胜地,花海纷沓、姹紫嫣红,那是盛开着的漫山遍野的温柔。每逢周末、节假日,来“花海”打卡过周末,成为市民周边游的新时尚。伴着远方的家庭农场和露营基地,像是走进童话的世界,煮一壶清饮下酒,守一生凡尘美好,忘记城市的喧嚣,享受此刻的宁静,是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依托好风景,村民们建设起房车宿营地、生态有机种植园、农家乐园等,乘着乡村旅游的春风,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红山区赤新旅游公路

       在青山绿水之间,种李采果沐春风,走进增嘉园有机果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成片的李子树,枝头挂满了饱满圆润、色泽亮丽的李子,分外诱人,撷一份天然食材,付出一份快乐劳动。

       生态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趁阳光刚好,赴一场与田园的浪漫之约,三道井子森谷露营地,占地近万平方米,满足了人们对于轻奢露营的渴望和体验。营地内有自有水,电,卫生间,露营台等设施,并有帐篷区、房车区、自备区,演出区,娱乐区,篝火区及梦幻灯光展区,在这里,去听一听时间、山野和宇宙的回响。

       红山区道谷南山露营公园

       依托花卉产业带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逛夜市、品美食、赏节目,浓郁的香气中夹杂着戏曲声、叫卖声、嬉闹声……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点亮村庄“夜经济”,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成立文钟镇首条村庄小吃一条街。在色彩斑斓的灯光照耀下,戏台搭起来,大戏唱起来。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有的带着孩子,有的带着老人,有的全家出动来此凑热闹。宽敞的大街上,特色烧烤、新疆大烤串、民族小饰品等各类美食应接不暇、香味扑鼻。在错落有致的摊位上,穿戴整齐的摊主打理着食材,热情的招呼着顾客就座,品尝美食。下一步,二道井子村将继续合理规划小吃一条街,发展乡村“夜经济”,点亮乡村“夜生活”。

       红山区文钟镇首条村庄小吃一条街

文化振兴  绚丽如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红山脚下,浓浓人间烟火,这里的村民素质高雅,文明之花开遍村庄的每个角落,在这平凡的日子里,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红山区东南营子乡风文明促进会成立大会

       多年来,红庙子镇始终坚持把农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重点工作,精心做好农民精神富足这篇大文章。红庙子地区乡风文明联合会作为红庙子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组织,由东南营子乡风文明促进会、聂胡地红白理事会、西水地禁赌禁毒会、后道村道德评议会、郎家营子理论宣讲团、中心街银龄志愿服务队等9支队伍组成,以聂胡地全国文明村、东南营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典型示范为引领,以标杆榜样来带动,以实际行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红山区红庙子农民文化艺术联合会

        红庙子农民文化艺术联合会是中国北方首家镇级农民文联,现设有农民戏曲协会、农民诗词协会、农民书画摄影协会、红山秧歌协会等8个协会,现有地区文艺骨干300余人,涵盖农民、退休教师、手工艺人等社会各界人员。

       红山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村规民约“十不准”

       在农村,“婚丧嫁娶”是农民的头等大事,“红白喜事”的排面排场也是收入高不高、面子大不大、人缘好不好的最直接体现。在很长一段时期,农村在“红白喜事”上讲排场、搞攀比的不良风气盛行,一些农民盲目跟风、互相攀比,造成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嫌隙与矛盾,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和心里不平衡,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从根源上杜绝农民攀比之风,推进移风易俗,2018年11月,东南营子村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理念,在村委会便民食堂建立白事“一菜一饭”制度,用勤俭节约打压攀比之风,推动实现乡风趋淳、民风趋厚、群众减负。截至目前,有会长、副会长各1人,成员3人,爱心志愿者10人。

       红山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便民食堂

       说起村里的好媳妇唐秀华,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唐秀华四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从无怨言。婆婆70岁那年生了一场重病,夜里3点多唐秀华挨家挨户敲门,请求村民帮忙送婆婆去医院,在她不分昼夜精心照料下,婆婆病情得到控制,身体也在慢慢康复。她的敬老事迹在村里广为流传,乡邻都夸她是个好媳妇。

       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坚持把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实际工作,着眼于乡风文明建设和村民实际需求,精心做好提振农民精神这篇大文章。

人才振兴  活力如画

       乡村振兴,美美与共。开学前夕,越来越多的家庭来到三道井子村小豆豆亲子农场,抓住假期的小尾巴,在这里乐享田园生活,小豆豆亲子农场占地70亩,建筑面积700平米,以三道井子村乡村振兴为主线,落实“万企兴万村”政策,本着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走进大自然的理念,为每个孩子、家庭、集体提供自然、自由、自主的成长方案,紧跟“万企兴万村”步伐,为乡村振兴事业出一份力。

       红山区文钟镇三道井子村小豆豆亲子农场

       三五好友、幕天席地,行青山绿水间,观日月繁星,闻虫鸣鸟啼……在红山区文钟镇三道井子村,青年企业家王鑫洁把露营基地“搬进”了村里,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还给村里一些年轻人和老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为乡村振兴出了一把力。

       傍晚微风习习,沿着赤新旅游公路驱车十余公里,来到了王鑫洁在三道井子村的“大本营”——小萝卜露营基地。走进这里,一股静谧、舒适、惬意感扑面而来。夜幕下,12顶露营帐篷星星点点,来自市区某公司的26名员工,点燃篝火,啤酒、烤肉、涮锅、手磨咖啡上桌,弹唱、跳舞、做游戏,热度爆场。基地的经营者是从城里来到乡村搞建设的青年,她有着三个小目标:打造体验感满分的露营基地;让更多的村民增收;实现从城市到乡村的个人价值。

       小萝卜露营基地

       2019年三道井子村民王德龙敏锐的发现了旅游市场的变化,第一时间带领家人去成都等地考察,回来后深受启发,将自家300多平的小院按照农园民宿的形式进行了建设,内有休息区,娱乐区,观赏区,就餐区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区域。

       德龙小院自营业以来,深受赤峰市区近郊游客户喜爱,大部分入住客人能在乡间小住数日,让身体舒畅也让心情愉悦,享受漫食、漫游的生活。

       森谷露营基地

       赤峰翠茗农业有限公司一直负责三道井子村设施农业园区大棚的改造工程,对三道井子村老旧暖棚进行翻新升级,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种植面积和种植技术,促进农户增收,带动三道井子村整体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红山区文钟镇三道井子花海

       风劲帆满海天阔,赶潮踏浪铸华篇。站在新的历史机遇前,赤峰市红山区将继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夯实农村基础、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如今的红山大地,一幅干净亮丽、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纪录赤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