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科学绘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3)

时间:2021-10-28 10:27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二)研究发掘工程:一是加强长城文化系统研究,重点深化对长城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深化对长城文化价值、遗产价值、景观价值的整理和挖掘。二是构建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大国家社科基金等支持力度,重点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范围界定、内涵定义、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资源保护、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法律保障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三是深入研究阐发长城精神价值,加强长城精神和长城所承载的丰厚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释,推动长城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四是整理发掘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所荷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拍摄电视专题片“长城之歌”,鼓励创作推出一批长城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环境配套工程:一是维护长城沿线人文自然风貌,实行严格保护措施,合理控制长城周边开发建设强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提升,保持建筑风格和整体风貌的地域环境特色。二是完善提升各类设施和服务体系,结合主题展示区和文旅融合区建设,完善相关公共设施、应急设施和公益设施,推进必要商业设施建设。三是推动建设长城复合廊道体系,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按照“主题化、网络状、快旅与慢游结合”原则,打造融交通、文化、体验、游憩于一体的复合廊道。四是健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实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统一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

  (四)文旅融合工程:一是打造一批中华文明标识性长城参观游览区,以历代长城中能集中体现长城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为载体,丰富文化业态和提高展陈水平。二是有序开放一批长城参观游览区,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在前期做好安全专项评估、进行必要保护修缮、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适时开放新的长城参观游览区。三是规划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建设长城+历史文化文旅融合区、长城+生态文旅融合区、长城+现代文旅融合区等。四是开发长城文化创意商品,设计系列充分体现长城文化特色的纪念品、手工艺品、创意美食等产品。五是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和旅游企业,聚焦转型升级,整合周边资源,完善产业链条。六是打造长城塞上生态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长城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借势发展长城体育运动旅游,大力推进长城山地草原避暑康养旅游,探索推进长城沙漠戈壁户外探险等专项旅游。七是推出长城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以主题展示区为依托,突出长城文化遗产空间连续性、文化关联性、地域主题差异性,串联和展示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八是打造“万里长城”文化品牌,组建长城文旅联盟,统筹长城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

  (五)数字再现工程: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主题展示区无线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二是搭建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三是维护提升长城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动长城遗产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合理利用。

  问:在组织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规划》从六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做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组织协调,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二是健全相关法规,深化对长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和立法建议论证,推动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理念入法入规。三是完善政策制度,统筹利用各部门资源,强化政策支持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发挥宏观政策综合效应。四是加强规划衔接,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依法依规,有序推进。五是鼓励社会参与,完善长城保护员和长城保护志愿者服务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六是强化督促落实,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自查,加强工作督导,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程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反映重大进展、重大问题和意见建议。


(责编:鲍聪颖、高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