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坚持保护优先增强文化自信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时间:2021-10-28 10:30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坚持保护优先 增强文化自信 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承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坚持保护优先 增强文化自信 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承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要求,近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问:《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体验空间。编制出台《规划》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并要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高位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传承发展大运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明确了总体思路和步骤路径。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大运河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二)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系统性全方位建设保护。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遗产,地理空间跨度大,延续使用时间长,文化遗产资源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活态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质载体。然而,长期以来,大运河系统性、全方位的遗产保护和文化展示不足,保护、挖掘和阐释大运河所承载的丰厚优秀传统文化不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限,围绕大运河实体的空间管控、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体制机制等工作有待完善,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任务仍然艰巨。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阐释和生动展现大运河在推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演进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为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形成了本《规划》。

  问:为《规划》实施,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根据《规划纲要》《建设方案》有关工作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省(市),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促进工作高效运转。中宣部牵头成立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牵头成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负责具体统筹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沿线8省(市)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通水通航、空间管控、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等专项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重大专项问题。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