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时间:2021-04-27 09:45人气:来源: 经济日报

原标题:八大基层妙招 力促垃圾到位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栅栏底下安轱辘,让回收站“可移动” 摄影/本报记者 刘婧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超大号”可回收物垃圾桶让塑料泡沫有地方投 供图/海淀区东升镇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垃圾桶拉环安装挂钩,方便居民投放 供图/朝阳区大屯街道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垃圾桶站加装红外语音提示器,提醒垃圾分类 摄影/李金利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厨余垃圾投放口悬挂分拣架,居民不必再弯腰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垃圾分类驿站配备洗手池、洗手液和干手器 供图/门头沟区政府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垃圾桶站装上具备实时答疑、视频监控等功能的设备 摄影/本报记者 蒋若静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投放可回收垃圾后可以一键“变现”摄影/张鹏

八大基层妙招力促垃圾分到位

  编者按: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满一周年。去年8月7日,在《条例》实施三个月之际,本报推出调查报告《京城垃圾分类还有三个“差一点儿”》,归纳了京城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在垃圾桶设置的便利性、桶站摆放的规范性、管理责任人的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三个“差一点儿”问题,该篇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再次回访社区,发现上述三方面问题已经有了普遍改进。然而记者也发现,虽说“分”已经成为共识,但“怎么分”,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街道、社区因地制宜的探索,依靠“基层智慧”出招。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中收集了一系列来自街道、社区层面有创造性的小妙招,它们在力促“垃圾分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这些“小经验”也许还是个例,但我们期待着“星火燎原”,让这些成本不高、但示范作用极强的“小妙招”带动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真正到位。

  妙招1

  栅栏底下安轱辘

  建筑垃圾好回收

  近日北青报记者在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小区看到,垃圾分类驿站旁多了一个橙黄色铁栅栏围起来的“大筐”,底部安装了多个转角滑轮,可以随意推动。老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高宁介绍,这是街道自创的可移动式再生资源垃圾驿站。

  “随着天气变暖,家里装修的住户多了起来,产生了不少建筑垃圾。按照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指引,小区投放点可增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投放收集专区。但是在老旧小区里,很难腾出大片空地用来存储建筑垃圾,而且居民运输也不方便。”高宁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频繁召开议事会、居民代表会,向居民征求意见,商量设计方案,最终有了这款可移动回收装置。黄色的铁栅栏摆在哪儿,哪儿就是大件垃圾投放点,让投放点“移动起来”,就着需要投放的居民,而不是让居民拖着大件垃圾到处找投放点。

  据介绍,可移动式再生资源垃圾驿站投用后,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侵占绿地或小区内道路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收满垃圾后,就会被专业车辆清运干净,小区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北青点点评:大件垃圾收运一直是各个社区的“难题”。“难”在“占空间”、难在运输不便。而老山东里北小区这个“小发明”却让人眼前一亮:几个“小轱辘”一转,大件垃圾收运更方便!

  妙招2

  根据实际情况

  桶“变大”或“变小”

  上周北青报记者在海淀区东升镇观景园小区看到,垃圾分类驿站旁摆放了一个“超大号”垃圾桶,最大容量达到700升,是普通240升垃圾桶的近3倍。垃圾桶四面用铁丝网围起来,底部布满孔洞。这就是小区新近投入使用的“低值可回收物投放箱”,上面用蓝色字清楚地标明投放种类:泡沫、纸壳、玻璃等。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