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毕节:做特农业“香饽饽” 乡村振兴快起航

时间:2022-05-18 15:06人气:来源: 毕节试验区杂志

春夏之交,穿行于毕节大地,处处展露着发展产业、创造幸福生活的景象。青山绿水间,农业现代化铺陈出生动的发展画卷。

农业是百业之基。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作为农业大市的贵州毕节,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毕节市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的作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劲发展。

金沙县岩孔街道农业现代化种植基地(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陈再雄 摄)

狠抓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黔西市绿化乡湾箐村,种植基地里种满了红托竹荪。“我们从加工厂买菌棒,18块钱一筐,一筐能长两到三茬,一茬能长6两到1斤。”去城里售卖竹荪的村民谢大云告诉记者,近来鲜竹荪市场好,1公斤能卖到120元钱。

大力发展竹荪产业是毕节市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毕节市突出特色引领,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布局,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经果林等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

“威宁三白”(白萝卜、大白菜、莲花白)声名远播,威宁自治县建有45万亩蔬菜基地,蔬菜已成为该县特色优势产业;织金县选准皂角为本县主导特色产业,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超过51万亩,年产值4.8亿元;大方县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带动1.2万户脱贫家庭稳定增收;七星关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城郊果蔬”主导产业,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毕节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毕节市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撬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稳面积,稳产量。“我们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布局粮食种类,切实抓好农技服务和监测预警,全力确保全市每年粮食面积在1140万亩、产量240万吨以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书龙对农业发展底气十足。

2021年,毕节市粮食产量达243.9万吨,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蔬菜、水果、食用菌、肉牛、肉禽生产规模分别排名全省第一,辣椒、生猪、肉羊生产规模排名全省第二。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32.16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种猪、南方最大的安格斯牛养殖基地。全市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共53个,居全省第一。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大,全市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累计获绿色食品认证29个、有机产品认证188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2个。

在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下,毕节市农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45.5亿元,同比增长9.8%,绝对值及增速均排全省第一。

金沙县订单高粱喜获丰收

构建支撑体系,向农业要高效益

在织金县三甲街道文旅小镇高山冷凉杜鹃温室大棚内,一盆盆高山冷凉杜鹃花正茁壮成长,青绿诱人。大棚里适宜的温度,是花苗得以成长的主要保障。

“打破了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花苗培育。省时省力,同时也更加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正在大棚里忙碌的冯世会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发展高端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依靠建设中的农业基地的科技示范作用,织金智慧生态农业谷园区成为了许多青年人返乡创业的“摇篮”。同时,通过雇工、家庭农场等模式辐射带动了当地3000多户1万余人就业;通过智慧农业,让在外务工人员返乡重拾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科技支撑力量,毕节市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快速高效发展,追求更高的发展效益。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6.57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4.98万亩;新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83个,累计建成134个,容积达14.36万立方米,储存量2.92万吨。在“春耕”“三夏”等重要农时季节共投入各类农机具21.2万台套,预计完成机耕面积1292.4万亩、机播面积17.59万亩、机收面积240.77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43%以上。同时,注重建设农业科研平台,搭建国家肉羊肉牛综合试验站、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省草食家畜高效养殖人才基地、马铃薯科技人才团队等平台25个。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52家,发展合作社17662个,培育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904个,培育家庭农场达2468家。

科技的力量让农业“腾飞”。毕节市选派2773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营主体5843家,累计开展农技服务培训83262人次。聚焦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我市采取短期技术指导、现场专家指导以及课堂培训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地方优势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实现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258万亩,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570.86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1.29%。

纳雍县百兴镇小麦种植基地

增强发展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10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七星关区阿市乡把发展天麻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致力打造天麻产业专业乡。目前,全乡共种植天麻2.3万余亩,年产值近亿元,为240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带动增加务工收入近千万元。2021年,七星关区发展林下原生态天麻种植近7万亩,主要分布在阿市、朱昌、杨家湾等20余个乡(镇、街道),年产鲜天麻8000吨左右,产值近4亿元。

装袋、消毒、接种……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菌棒生产车间里,工人有条不紊忙碌着,呈现出一派大干快干的繁忙景象。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集科技研发、菌种繁育、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带动纳雍县5个乡(镇、街道)建设红托竹荪四季出菇大棚1964个,解决就业5000余人。“每个月有3000多元,一年到头都有活干。”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寨乐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里,村民谢艳动作麻利地为红托竹笋摘去“黑帽”、脱下“红鞋”、捋顺“白裙”。

依托乌蒙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毕节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谋划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动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把一项项农业发展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抓农村“三变”、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等改革创新,毕节市争取多元投入,增强新型乡村发展动力。在全市3491个行政村开展“三变”改革,形成对所有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带动137.65万户552.6万农民变股东;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达7766个,投入资金15.2亿元,村集体增收0.57亿元;全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7229个,实现产业收入18.6亿元。

2021年,我市获中央、省级支持农业类项目61个、上级资金支持13.78亿元;全市农业现代化招商累计到位资金154.76亿元。全市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生产及流通服务、绿色循环产业、农业科技装备业、现代化智慧农业、特色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等6大类基金投向,共谋划包装储备项目192个602.08亿元。

“我们将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落实好农业农村部《推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生产组织方式,纵深发展农业产业,集中力量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从容幸福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胡书龙如是表示。

(陈泽劲  丁娇艳  部分图片由毕节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毕节试验区杂志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