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7日电 题:一棵树见证内蒙古绿色版图扩展
新华社记者张云龙、李云平
仲夏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一片“绿色庄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受访单位供图)
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包头嘎查党支部副书记宝秀兰摸着身边一棵老榆树告诉记者:“当时,地里都是白沙子,只有一棵老榆树。这棵老榆树给了我启发,沙子里能种树、能长树。”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沙地面积7760万亩,在内蒙古通辽市境内占52.7%。通辽市曾经有90个苏木乡镇处于“无风三尺土”的恶劣环境中。
宝秀兰买了1200株杨树苗,栽在房前屋后。在沙海里种树,宝秀兰不仅要从百里以外运回树苗,还要从十里以外运水浇树。遇到刮大风,刚栽下的树苗顷刻间就会被埋掉。宝秀兰和丈夫并没有气馁,重返一百多里远的家里取回树苗重新栽种。就这样,栽了被埋、埋了再栽,日复一日地坚持。直至2005年,她的2500亩荒沙地终于披上“绿装”。
在宝秀兰的带动下,包头嘎查人人植树造林,家家搞生态建设,6.3万亩的沙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
宝秀兰查看沙地治理情况。(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各族群众在与风沙危害斗争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每年治沙1200万亩,占全国的40%。防沙治沙成为内蒙古保护修复生态、改善生产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系统工程。
据介绍,通辽市先后启动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等一大批防沙治沙重点工程,但面临的最头疼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林业工程师朝克吐对当地适用的樟子松进行反复试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苗木泡大水、机械整地、深栽浅埋”等一系列新的造林技术,成活率、保存率均提高到85%以上,同时造林成本也降低了44.1%左右,节省水资源55.8%。他还完成樟子松嫁接红松示范基地工程,成活率达到93%,为当地新添一个优良树种。
内蒙古不断加大防沙治沙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经过多年实践,在技术措施上,探索形成种子改良、节水抗旱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在工程措施上,全面推动人工造林向机械化造林转变。全区多项防沙治沙技术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微创气流法造林等“黑科技”显著提高防沙治沙成效。
内蒙古磴口县梭梭林接种肉苁蓉基地。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随着治理成效显现,沙地为内蒙古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产业富民提供空间。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宝侠及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自主选育出来的抗旱小苹果新品种“塞外红”,成为自治区首个通过国家森林认证的经济林树种,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可实现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郝影说,内蒙古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培育六大类型沙产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逆向拉动防沙治沙,走出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林沙产业总产值增加到547.7亿元。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沙地治理项目区。(受访单位供图)
目前,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双减少”,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生态呈现“整体恶化得到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全球连线|高效节水灌溉润泽中国西北干
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中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开发建设2...(33067)人阅读时间:2022-06-17助力荒漠化防治,从身边的这些小事做起
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它威胁着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16505)人阅读时间:2022-06-17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百年
绥芬河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20世纪初,因中东铁路开通而建,素有...(22384)人阅读时间:2022-06-17全球连线丨新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处
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缘,中国...(35536)人阅读时间:2022-06-17新华全媒+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7日电 题: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朱文哲...(19071)人阅读时间: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