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7日电 题: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朱文哲、侯维轶
“白天点明灯,夜晚沙堵门,立春不出门,出门沙埋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作为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在杭锦旗境内面积占库布其沙漠总面积的71%。曾经的茫茫沙海,让当地百姓饱受煎熬。“扫沙,是学校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提及当年,在杭锦旗土生土长的张子俊记忆犹新。花甲之年的他回忆说,当年老师和同学们每天早上要先挖走教室门口的沙,再扫掉课桌上一层厚厚的土,大家才能上课。
沙害,让杭锦旗的百姓饱受煎熬。20世纪50年代初,杭锦旗设立第一批治沙站和国营林场,沿着沙漠边缘栽种“锁边林”,开始了种树治沙的探索。
“开始栽树时没路没水,人们得把一天的干粮备足才能去造林,有时一阵大风刮过,干粮上满是沙土。”讲起父亲贾尚付当年的治沙经历,年过五旬的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什拉召治沙站站长贾文义说,“虽然艰苦,但大伙目标一致,就是要栽更多的树。”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当地百姓总结出“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治理原则,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措施,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加,沙海逐渐变为绿洲。
库布其沙漠绿意葱茏。(杭锦旗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杭锦旗取得了治理库布其沙漠面积超6000平方公里的成绩。2018年12月,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相关生态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当了40年林业技术员的张润焕年轻时在杭锦旗参与治沙,退休后他在当地建起一座50亩的果树育苗基地,而这座基地也成为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剪影。“我们的治沙经验慢慢被外界学习借鉴,过去的荒沙地现在变成了种苗培育基地,杨树苗、沙柳苗、柠条苗、果树苗等多种林木种苗从这里运往各地。”张润焕说,“大伙通过治沙致了富,真正吃上了‘生态饭’。”
总面积约7000万亩的毛乌素沙地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宁夏3省区,其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面积4771万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努力,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彻底变了样。
摸着沙地中一棵粗壮的杨树,年过七旬的劳模盛万忠感慨道:“当年我一捆捆背进沙地的树苗,就是眼前这片林子。”自1984年开始,家住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村的村民盛万忠在毛乌素沙地造林,如今造林面积已达1万多亩。
这是2021年7月6日拍摄的盛万忠治理的沙地景象。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摄
从当年大队公社集体种树,到改革开放后沙地承包,再到三北防护林建设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年以来,当地通过“前挡后拉,穿靴戴帽”等独具特色的治沙模式,让原本寸草难生的毛乌素沙地成为黄河流域的“塞上绿洲”。
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民村,满山的樟子松、杨树、榆树、柠条和杨柴迎着阳光向上生长,这都是村民马云平林地里的树木。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林丰草茂的生态绿洲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沙地。
图为马云平和他治理的沙地。(受访者供图)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县境内中北部地区分布着三条大沙带,过去每年春天都有风沙来袭,人们用“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地不打粮,沙子埋房”来形容那时的场景。2000年,多伦县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拉开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也是从那时起,马云平和妻子承包了3700余亩沙地,先固沙再种树。为保证造林成活率,马云平起初赶着马车去拉水,后来家里买来四轮车拉水,然后再由人工挑着水上沙丘浇灌每一棵树苗。马云平春夏秋三季植树,冬季修枝打杈,一年四季劳作在林地里。
耕耘必有收获。如今的马云平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治沙能手”。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如今的马云平逐步发展起自己的治沙产业,在林间种植中草药来增加收入。
多年来,多伦县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一手抓种树,一手抓禁牧,多措并举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二十余年的生态建设,当地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治沙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如今的85%以上,昔日的“京津风沙源”如今成为“北京后花园”。
“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绿地,流再多的汗也值了!”马云平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新华全媒+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7日电 题: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朱文哲...(18965)人阅读时间:2022-06-17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内蒙
近年来,内蒙古一些曾寸草不生的地方,已变得水草丰美、景色怡人。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36332)人阅读时间:2022-06-17新华全媒+|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胡璐)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17日从国家林...(35903)人阅读时间:2022-06-17河南洛阳2022年智能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成
6月17日,洛阳市2022年智能农机作业现场演示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內埠镇内埠村大豆玉米带状...(13631)人阅读时间:2022-06-17湖北麦客周全慧:在河北收麦子“真痛快
盛夏时节,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赵庄镇南无村一块麦田里,湖北麦客周全慧开着联合收割机来...(16732)人阅读时间: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