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粮食生产“三个增长”是如何实现的(2)

时间:2022-02-11 11:33人气:来源: 河北日报

  良种繁育试验基地更大。在良种繁育重点县区着重建设小麦、水稻繁育基地 1.6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构建物联网国家级、省级试验基地和市县级试验基地 0.2万亩。

  种质资源活力更强。建设50亩种质资源提纯复壮原种田,恢复原有品种的优良种性和种子活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种子骨干企业作用,对优势种质资源进行利用开发,重点培育出3个种业骨干企业。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唐山市将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下一步,该市计划在海南省建立良种繁育试验基地,继续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完善种业产业链。

  转换动能,推进农业现代化

  日前,祖孙三代都在丰润区泉河头镇种粮的农户吴志国正在为春播准备农机。“到我这一代更先进,操作农机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吴志国家从爷爷那辈起就在泉河头镇种粮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播种用的还是牵引式播种机,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拉着走,很费劲。到吴志国的父亲那一辈时,农机已经普及,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他说这些年农机技术迭代进步快。“比如打驱虫药,爷爷一天打10亩地,父亲一天打200亩地,我操作无人机,不用出门,一天能打1500亩地。”吴志国说。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唐山市严守住耕地红线,把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处处长张学芹介绍说,近年来,该市粮食主产区重点围绕绿色、节水、高效、高质机械化生产,加强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打造农机装备高端、技术路线优化、作业模式完备、农机农艺充分融合的样板,在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等方面进行提炼完善,形成各产业全程机械化解决的唐山方案。目前,全市已创建4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另一方面,该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为此,唐山加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引导支持力度,重点发展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类大田作物托管服务组织,积极发展豆类和薯类托管服务组织。采取全产业链托管服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服务、土地股份合作分工托管服务、股份托管并行托管服务、专业化托管服务、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六种主要托管服务模式,服务环节由产中向全产业链拓展。2021年,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4500家以上,服务面积达到1100万亩次以上,为保障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寒冬已尽,春播有期。今年,唐山市将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打造强筋春小麦、鲜食玉米基地、优质水稻、节水型特色杂粮杂豆等四大特色粮食产业基地,期待今年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