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黄土坡上“地生金” 绿色发展好前景——看庄浪梯田和庄浪精神新时代新作为(3)

时间:2021-07-02 11:02人气:来源: 新甘肃·甘肃日报

  走进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大棚里,一个个整齐的喷头不断喷出水雾,均匀地洒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苗架上。一株株马铃薯种苗瞬间挂满雾珠,长长的须根上,结满了金灿灿的优质马铃薯原原种。

  “营养液通过喷头直接雾化喷洒在幼苗根系,能达到最大化吸收。”基地农艺师周爱爱告诉记者:“雾培法不仅大幅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力,而且促使庄浪县马铃薯从注重商品薯生产向脱毒种薯繁育转型升级。”

  今年,庄浪县规划建成“庄薯”品牌马铃薯繁育基地25万亩,计划建成连片商品薯基地,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36万亩。

  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梯田建设,厚植庄浪县绿色崛起的根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庄浪县提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庄浪的奋斗目标,把绿色崛起放在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距庄浪县30公里的韩店镇石桥村,东邻云崖寺森林公园。

  “发展还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这里的山山水水,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石桥村支书朱茂义说,近年来,石桥村把乡村旅游和关山大景区旅游开发融为一体,曾经的乱石滩变身“网红景点”。

  石桥村的乡村旅游不断升级,除了古色古香的民俗和风格不同的农家乐,村里还建起一座可供300人同时就餐的生态餐厅。

  与印象中其他生态餐厅不同的是,这座餐厅一楼的东墙边,塑成了一座巨大的庄浪梯田模型。朱茂义说,这就是我们庄浪人最大的自豪,我们过上好日子绝不能忘了梯田。

  “随着硬件和服务的不断提升,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朱茂义说,现在的石桥村,已经是全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绿色生态已经成了石桥最响亮的名片。

  记者手记

  黄土地上的奋斗印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行走在黄土地上,总是能够听到那种不屈于天、不服于地的倔强。庄浪梯田,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困苦,团结一心改造河山的典范。

  为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从1964年开始,庄浪县动员干部群众大力兴修梯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40万庄浪人民,用双手在贫瘠的山梁上“抠”出百万亩粮田。

  半个多世纪的磨砺,不仅彻底改变了庄浪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这里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和“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示范县”,还造就出“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庄浪精神。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庄浪精神指引着庄浪人民战胜重重困难,从紧紧巴巴“吃上饭”到致富增收“吃好饭”,如期摘掉了千百年来扣在庄浪人民头上的贫困帽子。

  如今,绵延百里的优质梯田已经成为庄浪产业振兴、绿色发展的基础,庄浪精神也早已经深深根植在每一个庄浪人的心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庄浪人民还将继续延续和发扬庄浪精神。

  今天的庄浪,山绿了,地平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放眼远望,层层梯田依山势铺开,无边无际,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庄浪人民刻在黄土地上的奋斗印记。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