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黄土坡上“地生金” 绿色发展好前景——看庄浪梯田和庄浪精神新时代新作为(2)

时间:2021-07-02 11:02人气:来源: 新甘肃·甘肃日报

  近百万亩梯田的建设过程,不仅圆了庄浪人的“温饱梦”,彻底改变了庄浪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更凝聚成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庄浪精神

  “庄浪精神是庄浪人民修建梯田精神的凝聚与升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饱含了30多万人的接续奋斗力量。”在庄浪县梯田纪念馆的展厅里,讲解员朱芳春正在为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解庄浪梯田和庄浪精神。

  位于县城紫荆广场南侧的庄浪梯田纪念馆,是庄浪县为了再现当年梯田建设的真实情景,激励后人进一步弘扬庄浪精神,于2007年建成的。

  在这里做了十多年讲解员,朱芳春对庄浪梯田和庄浪精神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特殊的感情。

  “儿时记忆中,冬天的庄浪雪特别厚。小时候回到家也没有人,问了邻居才知道家里人都出去修梯田了。”朱芳春告诉记者,“那时候庄浪人管修梯田叫‘改土’,现在看来挺形象。”

  “改土,就是要把沟沟壑壑的地修平,把十年九旱的土养肥。几代庄浪人,依靠极其简单的自造工具,凭着勤劳的双手,硬是让严酷的自然环境变了样。”朱芳春说,“实干,是庄浪精神的精髓。”

  纪念馆里,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和几百件当年修建梯田用过的老物件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过往,引得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看着这些图片,脑海里就是当年的亲身经历。”80岁的老党员梁启明说,当年无论干部群众,都是穿着黄胶鞋,背着玉米馍,守在地里修梯田。父亲累倒了儿子上,埋到土里挖出来继续干,硬是靠着双手从大山上“抠”出地来。

  “庄浪精神里的艰苦奋斗,就是时刻提醒我们,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梁启明说,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

  跟随朱芳春讲解的步伐,墙上的图片也逐渐从黑白变为彩色。图片讲述了在庄浪精神的伟大引领下,庄浪人民努力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的辉煌历程。

  “庄浪梯田从建设之初到现在进行产业化发展已经57年了,梯田建设还在继续,庄浪精神也在继续传承和发扬,我想象,庄浪的未来肯定也会更美好。”前来学习参观的年轻党员刘安红说。

  绿色发展,迈开步子踏上新征程

  几十年不间断的梯田建设和传承发扬的庄浪精神,不仅让庄浪县农业产业发展蹚出新路子,还为当地铺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的光明大道。

  下午时分,在朱店镇南部山区万亩产业示范基地里,果农朱读强正在自己的果园里忙碌着。他身后的15亩梯田果园里,苹果树已经套袋结束。

  “看着别人种苹果赚了钱,2016年我也投资开始做果园。”朱读强说,庄浪是苹果优质产区,如今政府统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技术不用愁,销售不用愁,就连天灾都有果业保险挡着,“只要认真坚持,就没有不赚钱的道理。”

  朱店镇司法所副所长韩志伟介绍说,脱贫攻坚以来,朱店镇依托山区梯田大力发展马铃薯和苹果种植,采用大户承包、农户自种和村合作社代管等形式,建成万亩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很多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

  从梯田大县走向产业大县,这是庄浪县在梯田上谋划的“第二次升级”。

  万泉镇马川村星绿源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凡新做了一辈子水果生意。从果农到代办,再到甘肃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马凡新坦言:“没有梯田,就没有庄浪苹果产业的今天。”

  同样是做苹果产业,走南闯北多年,马凡新不仅自己种植了310亩果园,还把目光聚焦在保鲜果库上。2008年开始,他从建成全县第一个保鲜果库开始,如今已经拥有25个标准化的水果保鲜果库,带动100多人投身苹果产业。

  “崇尚科学,也是我们庄浪精神的重要一条。”马凡新说,苹果园越来越多,但保鲜限制了庄浪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建设足够保证当地苹果长期存放的标准化果库,才能够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给果农带来的不利影响。

  庄浪县以“高效、生态、绿色、精品”为目标,树立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基地45万亩,建成5个万亩产业示范区,带动建成西南部5乡镇有机苹果示范区5.6万亩和西北部5乡镇梯田生态苹果示范区22万亩。

  除了苹果产业,庄浪马铃薯也成了庄浪梯田的受益产业之一。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