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风光。 杨建 摄
绵阳科创基金集聚区。
全球首创的X射线Flash放疗设备。
天链人形机器人T1。
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热土。
绵阳科技城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图为绵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科博会?如果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在四川举办的最具科技含量的国际性展会。如今,裸眼3D技术风靡全球,而在2013年举办的首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上,它就展示了魅力、潜力;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渐成主流之势,而第二届科博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汽车展区,其时,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初露锋芒;全球第一台马蹄形盾构机、首款国产双频北斗芯片、国内首台大功率花瓣加速器……科博会成了一众“国之重器”“高精尖”“黑科技”集中亮相甚至首秀的舞台。
兑现一年一度的约定,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将于11月6日开幕。绵阳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本届科博会大有不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成滚滚浪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博会打开了进一步认识四川及绵阳的窗口。
科博会为什么选择四川?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这两个地理名词对应着一个美誉,那就是“天府之国”。
物阜民丰的四川,自古就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冶炼技艺惊艳世界;都江堰水利工程守护千年安澜,治水智慧泽被后世;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南宋秦九韶编写《数书九章》,蜀锦蜀绣织就“锦官城”之名,四川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烙下鲜明的印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将工业投资的八分之一、国防军工投资的四分之一集中到四川,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家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钢企、第一座大型立式风洞、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等,都诞生在蜀地。绵阳“两弹城”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绵阳建设中国唯一科技城,与此有着重大关系。
实践证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阶段。四川在国家创新版图中承担了一系列重大任务,是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攀西打造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等从设想逐步变为现实,这些都为四川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奠定了坚实根基。
从一些关键指标看,四川大院大所多,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机构369家、两院院士67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5个,挂牌设立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大国重器同样多,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的数量(10个)位居全国第三;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万家,近5年来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去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1.8%,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类博览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搭建了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走向“商品”的转化桥梁,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南有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北有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东有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2013年,一颗“展会新星”在西部冉冉升起,它就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四川日报 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四川“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
10月18日,四川“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成都都江堰举行。活动上,发布了四川重...(12254)人阅读时间:2024-10-21四川2023年科技经费投入超1357亿元
近日,省统计局、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发布《2023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12354)人阅读时间:2024-10-21四川以资源化利用为主,推广“低成本、
秋日清晨,地处秦巴山区的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高店子社区云雾缭绕。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里...(18081)人阅读时间:2024-10-21开展订单式培训,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18583)人阅读时间:2024-10-21蓄留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还有哪些
2023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550万亩左右,其中有收面积489.6万亩,平均亩产131.2公斤,总产量...(13762)人阅读时间: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