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青年学党史 奋进新征程

时间:2024-09-30 20:38人气:加载中...来源: 新农村客户端

近日,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西南石油大学、四川传媒学院承办的四川省“青年学党史·奋进新征程”大学生有声阅读党史作品展播活动评选结果出炉。全省112所高校共推荐923部作品参赛,其中中文作品608部、英文作品315部。最终,主题鲜明、导向正确、鲜活生动、感染力强的151部中文阅读作品、45部英文阅读作品获奖。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阅读党史作品,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即日起,活动组委会将甄选出的部分优秀中文阅读作品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APP、“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喜马拉雅APP等媒体平台展播。今天播出作品《巴山来了共产党》。

1933年1月26日春节前后,川陕边巴山地区民众中开始流传着一首新的民谣:“巴山来了共产党,好比天上红太阳,阴坡阳坡都照亮。”怎么会出现这首新的民谣呢?原来是川陕边民众为感谢进入川北建立根据地的共产党和红军,为他们打倒地主豪绅,分得土地而唱起来的新歌谣。

土地革命时期,位于米仓山河大巴山区的川陕边通南巴等地区,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勇敢,但饱受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西征,12月下旬由陕南翻越大巴山天险,占领四川通江两河口,由此拉开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由于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战术运用得当,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四川地下党和广大劳苦群众热烈拥护,积极支援,到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先后攻克了通江、巴中、南江三县,打跑了川军,严惩了地主豪绅,摧毁了封建势力的统治,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起,红四方面军以及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就在扩大和巩固根据地、反对敌人围攻的军事斗争中,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积极开展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第一次在川陕边土地上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世代梦寐以求的土地,在经济上翻了身,政治上得到了解放。同时,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生产热情和高度的革命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推动和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党组织随着根据地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到根据地的鼎盛时期,共有23个县委、1个特别市委和两个道委,党组织有完整的系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到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4个师1万多人发展到5个军约8万余人。10多万青壮年加入了红军的行列,200万人次参加了运送军用物资的行动,几乎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为保卫革命成果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地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共青团、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多种形式组织起来,加入革命斗争中。

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震撼了国民党统治。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无数红军将士和优秀巴山儿女参加战斗,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其中就有舒玉章、余笃三、任伟章、陈少猛、刘子才、赵明恩等38名著名红军烈士。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为了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战友,决定在通江县沙溪乡王坪村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墓碑。纪念墓碑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设计。

2012年,在原红军烈士陵园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竣工,成为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成为川陕先烈不畏艰难困苦、英勇献身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和不朽丰碑。(冯振 王子慧)

供稿单位:四川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