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农民日报》聚焦山东农担:撬动“活水”促振兴

时间:2022-10-12 11:33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10月11日,《农民日报》在04版以《力推“三个转变”,累保规模和在保余额分别占全国的近1/7和1/5——山东农担:撬动“活水”促振兴》为题刊文,聚焦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大潮中,通过完善“农政银担”合作机制、放大担保桥梁作用、加快推动数字转型系统举措,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乡村、润泽乡村。

  全文如下:

  力推“三个转变”,累保规模和在保余额分别占全国的近1/7和1/5——山东农担:撬动“活水”促振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欣然 吕兵兵

  成立时间不到5年,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已“斩获”多个全国农担体系第一:净资产54.9亿元,较40亿元注册资本金增值37.3%,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两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一;累保规模和在保余额分别占全国的近1/7和1/5,主要业务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大潮中,这张亮眼的成绩单,还只是山东农担助农成就的一瞥。“通过完善‘农政银担’合作机制、放大担保桥梁作用、加快推动数字转型系统举措,推动由农户‘贷款难’向担保‘省心力’、由传统‘送资金’向服务‘全链条’和由放款‘靠腿跑’向全程‘掌上办’转变,实现有效破解三农领域融资贵难慢和高风险等问题,实现弯道超车和快速健康发展,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乡村、润泽乡村。”山东农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说。

  打通“农政银担”,由农户“贷款难”向担保“省心力”转变

  “‘鲁担惠农贷’可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位于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仉家村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内一片忙碌,合作社理事长邵明财介绍,成立于2019年的合作社主要发展特色黑牛养殖。2021年,由于连续多天的秋雨,青贮价格暴涨还抢不到货源,多亏有“鲁担惠农贷”的120万元贷款支持。

  “这笔资金由山东农担提供担保,担保费率仅为0.75%,还可享受财政贴息3.175%。统算下来,综合成本仅为1.925%。今年,我们又办理了一笔126万元的惠农担保贷款,新购置了60头黑牛。”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邵明财对未来信心满满。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小农经济到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但是,农业主体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缺抵押、信用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涉农业务内在积极性不高。个别金融机构有心开拓农村市场,也受困于手段少、风险高、成本高等难题,往往束手束脚。

  在这种情况下,由山东农担推动的“农政银担”合作模式,带着支农惠农的使命应运而生。“通过在农户、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间实现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结成乡村振兴金融支农共同体。”山东农担总经理陈祥志说。

  在实践中,山东农担根据“重点支持10万至300万元额度的适度规模经营贷款需求”的要求,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增信、分险、赋能”等公益职能,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信息支持,依据产业特点设计担保产品,明确重点支持对象;另一方面,按照利率优惠、银担互信、风险共担、免收保证金原则,与银行开展业务合作,客观推动银行之间开展业务竞争,引导银行优化农业信贷产品。

  打通“农政银担”,坚持“为农而担”。陈祥志说:“构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新型主体’的信贷投放模式,全力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等问题。截至今年9月中旬,山东农担已经和省内20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21.3万户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213亿元,成为全国首家突破千亿大关的省级农担公司。”

  助力产业升级,由传统“送资金”向服务“全链条”转变

  在淄博市博山区,有省内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基地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产量占全省产量的80%。这几年,“博山猕猴桃就是有点甜”的美誉渐成声势,但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猕猴桃,却受困于存储、运输、加工和销售等问题,价格一直上不去。“针对猕猴桃种植户的贷款,主要用于扩产,很难在储运、深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做文章。”山东农担淄博管理中心业务经理关超说。

  产业发展的痛点,就是支持的重点,除为农户提供贴息贷款支持外,农担还推动成立鲁担(山东)城乡冷链产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担产融公司)。在博山,鲁担产融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化冷链系统,破解了博山猕猴桃“产、销、存”难题,并于2020年9月,采用“空间电场+恒温蒸发器+模块化组合”技术研发的一套五联冷藏箱全新冷链装备,在博山源泉镇成功落地,博山猕猴桃实现高质量保鲜储存的新突破。

  项目经理曹昂介绍,通过农担冷链存储,猕猴桃销售期可以延长4个月,价格翻3倍。同时,公司也从冷箱搭载的物联网技术获取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数据,并汇集其他数据加工形成金融级数据和客户白名单,推送给银行,产业链上种、储、加工服务主体都可获得贷款支持,农担防范风险能力增强,业务成本直线下降。

  从传统的“资金扶持”,向服务“产业全链条”转变,是山东农担放大担保桥梁作用的关键一招。截至今年9月中旬,山东农担开发担保产品方案累计达375个,覆盖绝大部分特色优势产业,为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梁山肉牛、青州花卉等一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过亿元;为海鼎农牧、聚天农牧等核心企业提供的供应链担保规模均超过1.5亿元;开发的“强村贷”“农耕贷”“生猪贷”等重点产品新增担保贷款达60.4亿元。

  推动数字化转型,由放款“靠腿跑”向全程“掌上办”转变

  “您的账户已到款80万元。”接到手机银行推送的短信,淄博市桓台县蛋鸡养殖大户于俊海把短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口中不停地念叨着“不可思议”。

  不怪于俊海觉得吃惊,在农村,个人贷款80万那是了不得的大事,跑上几个月都是常态。而他的这笔贷款,从在网上提出融资申请到收到款项,仅花费3天时间。

  简化放款流程,缩短放款时间,是山东农担数字化应用的众多优势之一。长期以来,农业金融受困于人员、技术、场景等方面限制,存在选择渠道有限、服务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放款时间长等短板。近年来,山东农担开始数字化转型,以“优化存量、稳扩增量、严控风险、推进增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战略方向,进一步深挖数据综合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的客户服务模式,开发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了数据和技术双轮驱动的作用,精准支持了山东农业产业发展。

  山东农担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玉林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公司目前基本实现了数据聚合化应用、业务线上化运行、客户精准化触达、风险全流程管理、经营动态化管控等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于俊海的这笔线上贷款业务,是山东农担公司淄博管理中心联合淄博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银行淄博分行推出的“数字农业贷”,该产品专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用于涉农数字化改造和涉农场景应用拓展等项目。

  “目前,100万元以下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2天至3天完成审批,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完成审批,30万元以下贷款线上操作、秒批秒贷、随借随还。”山东农担创新发展部副部长李绍亮说。同时,山东农担在全国创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客户直通平台,农户可随时扫描二维码,在平台上与意向银行对接,双向自由选择,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不误农时。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