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构建主动保护新格局 耕地规模首次实现历史性回升

时间:2024-10-18 17:48人气:加载中...来源: 经济日报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笔者李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北京市耕地保护规划(2023年-2035年)(草案)》(简称《规划》)近日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规划》提出构建北京市耕地主动保护格局,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保护,力争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基本位于“大田”内。

近年来,北京市高质量划定全市不低于1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区并全部落图落地,同时组织各涉农区依据规划主动开展大面积复耕,全市耕地规模首次实现历史性回升。

作为北京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市级专项规划,《规划》是指导全市耕地保护工作纲领性文件,将为全国超大城市耕地高质量保护利用提供北京方案。按照《规划》,到2035年,北京市耕地保护空间布局将得到全面优化,耕地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在落实国家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要求基础上,《规划》进一步突出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布局与永续利用,搭建了数量、空间、质量、生态、利用“五位一体”、保用融合的规划管理框架,推动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耕地保护落地实施。

数量上,强调坚守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1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50万亩不动摇,按照国家部署落实落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空间上,持续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布局;质量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生态上,因地制宜提升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利用上,坚持以用促保,发挥耕地多元功能价值。

为更高质量实现全市耕地集中成片,《规划》立足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含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与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与挖掘周边潜在的耕地后备资源,进一步规划了百亩级、千亩级、万亩级“大田”,作为未来推动耕地集中布局的规划引导区。同时探索建立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保护长效机制,通过在“大田”内按年度复耕,并与“大田”外零散分布的耕地保护空间逐步等量置换,确保耕地规模不低于耕地保有量任务、耕地布局更优化,力争到2035年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位于“大田”内的比例达到95%及以上,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位于“大田”内。

保障粮食与蔬菜生产空间,《规划》提出强化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对种植计划的引导,建立健全北京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

根据不同区域战略定位、耕地资源,引导耕地发挥多元功能价值。《规划》提出,平原地区应重点保障粮菜生产空间,积极推动一二产融合,鼓励发展科技示范田,建设现代农业主阵地、耕地高质量保护利用主战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营造开阔疏朗、金绿交织田园风光。绿隔地区注重一三产融合,打造农耕文化体验新地标。山区注重一三产融合,建设生态节水田、特色作物田,丰富生态空间。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规划》提出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规范有序引导“大田”内农地流转,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规划》强调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实现耕地高质量保护利用。

《规划》提出构建市、区、乡镇三级耕地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市级规划强化战略引领,构建新时代北京耕地保护格局;区级层面应编制区级耕地保护规划,重点优化“大田”布局,夯实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底数,明确“大田”主导功能,打造精品产业;乡镇层面按需编制“大田”综合实施方案,像设计建设空间一样设计非建设空间。

《规划》要求加快健全耕地保护划、建、种、保、补“五位一体”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健全“田长制”,建立耕地全链条一体化管控体系,全面夯实保护管理责任。


(责编:李博、高星)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经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