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匡廷云:逐“光”而行一甲子(2)

时间:2023-11-24 12:21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光合膜蛋白研究太重要了,但是难度很大,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回到北京,匡廷云直接从机场赶到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汤佩松先生家中,及时报告了这一见闻。

  “中国也要参与竞争!”汤佩松言语铿锵。几天后,在汤佩松的书房里,匡廷云同结构生物物理学家梁栋材、常文瑞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由植物所从生化入手、生物物理所从结构入手,通过学科交叉,共同开展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这一研究,就是5年,但项目仍迟迟没有突破。缺设备、缺经费,研究还要不要继续?“如果半途而废,我真不甘心。科学研究必须要迎难而上!”匡廷云和团队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从菠菜中分离出纯度高、得率高的光合膜蛋白,为其三维空间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转机出现在1997年,当时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就是“973”计划。为了申报该项目,匡廷云和学科交叉团队几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通宵达旦地准备材料。最终,经过函评、会评,匡廷云牵头的“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项目,从2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10个项目之一,匡廷云则是首席科学家中唯一的女性。

  2004年,匡廷云团队与生物物理所团队一起,完成分辨率为2.72埃米(1埃米等于0.1纳米)的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晶体结构的文章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解析的绿色植物捕光复合物高分辨率空间结构,标志着中国光合作用机理与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要求一个人献出毕生的精力”

  生活中,匡廷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即便是节假日,她也经常和学生讨论工作;有时刚休息没多久,她就又回到实验室……望着老师瘦弱的身影,植物所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林荣呈特别感慨:“匡老师对事业的执着、认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科学要求一个人献出毕生的精力,只要我还有气力,就要一直干下去。”匡廷云语气坚定。在科研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匡廷云致力于推动已有的成果产业化。以植物工厂为例,它可以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全自动控制,“相较传统生产方式,植物工厂的蔬菜生产能力可达100倍,占地却只有1%。”匡廷云说。

  “匡院士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植物所研究员王文达深有感触。今年2月9日,匡廷云在山东东营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展培育高光效耐盐碱新型饲草种质及品种、饲草育种加速理论与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工作。

  此外,匡廷云还十分关心青少年成长。199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发起成立,匡廷云作为最早的一批科研导师,一直以来参与俱乐部科普活动。“20多年来,无论多忙,匡院士总是抽出时间,同孩子们座谈、指导科研实践。”俱乐部秘书长周琳说。

  从60年前,在中关村幼儿园讲科普“人与自然”“人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起,匡廷云已记不清讲了多少场科普讲座。“面对科学讲座,一定要有激情,才能使科研的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她的演讲启发了很多学生,不少人因此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采访到了尾声,匡廷云院士说,“我的时间真不够用,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

  笔者手记

  用热爱与奉献书写人生篇章

  “瘦小的身躯里藏着巨大的能量”,这是熟悉匡廷云院士的人对她的评价。

  是什么让这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这能量来自她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也来自她胸怀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

  因为热爱,她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道路上总是迎难而上,开辟中国光合膜色素蛋白研究,并使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为奉献,她始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探索光合作用机理,还是开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有效途径,每一个选择都回应着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