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十四五”交通规划出炉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6.5%

时间:2022-05-08 10:39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北京十四五”交通规划出炉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6.5%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昨日出炉。《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重点加快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轨道与公交融合,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建设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力争“十四五”末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

  预计到2025年,中心城区日均出行总量将达约4100万人次,较“十三五”期末3619万人次增长约13%。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客流交换量显著增加。城市交通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构成2500公里以上的轨道网,支撑首都圈内5万人口以上城镇组团发展和通勤需求。

  增加45分钟通勤出行比例等指标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北京交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3.1%。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着力落实“三个优先”(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发展理念,初步构建起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规划》共设置22项规划指标。与以往相比,本次《规划》新增或修改若干指标:为推动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协同提升对小汽车的竞争力,将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调整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为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增加了市郊铁路与城轨交会点设置换乘站占比、换乘站付费区换乘占比、轨道车站周边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等指标;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置了交通行业营运车辆碳排放总量下降比例、营运车辆新能源化占比等指标;为响应市民快速通勤需求,增加了45分钟通勤出行比例等指标。

  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预计将达到76.5%,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里程将达到1600公里,道路交通指数将力争控制在5.48。

  5条城市轨道交通郊区线运行提速

  轨道新线飞速建设,既有线也将得到改造提升。为了构建全域快速轨道网,将提高5条城市轨道交通郊区线(昌平线、亦庄线、15号线及贯通后房山—燕房线)的运行速度,为亦庄、顺义、昌平、房山、燕山提供快速通勤服务。

  对通密线、东北环线、城市副中心线、东南环线和京门线实施增设专用复线改造。同时,增设改造换乘站,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两网38个交汇处(共84处)按照付费区换乘的要求增建换乘站,对既有3座换乘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北京站)进行改造,实现付费区换乘。

  越来越多的地铁线将实现跨线运行。《规划》提到,“实现1—八通、9—房山、9—大兴、8—昌平、5—亦庄、10—亦庄等线路之间的跨线运营。”此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跨线运行。19号线与市郊S2线、平谷线与通密线、平谷线与东北环线直连直通,跨线运营。

  城市各个方向,都有轨道提速规划。西北方向,延长昌平线支线至海淀山后,增加昌平支线与8号线联络线,实现海淀山后与回龙观、中心城区直联直通。西南方向,增加大兴线与9号线联络线,强化黄村与丰台科技园、丽泽以及西南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东南方向,增加亦庄线支线,实现亦庄线与5号线、10号线直联直通,强化亦庄与中关村、CBD、首都功能核心区等重要区城的联系;东北方向,增加平谷线与市郊铁路通密线、东北环线之间联络线,实现东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北部地区与城市副中心直联直通。

  《规划》提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融合度,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到2025年,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总里程力争达到约1600公里。

  地面公交干线准点率计划达85%

  按照规划,未来公交地铁换乘将更加方便。《规划》明确,促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两者功能融合、线网融合、站点融合、运营融合,持续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减少长、大线及其与轨道重复线路,增加接驳微循环线路。统筹公交和轨道站点规划,形成疏密有致、互为补充的站点布局,提升站点覆盖率,缩短两网车站之间换乘距离,实现公交和轨道服务“一张网”。到2025年,地面公交干线准点率达85%。

  深化城市副中心地面公交整合。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间依托京通、京哈、广渠路等高快速路实现中间段快速通行。强化两端接驳,依托微循环线深入街区、办公楼,做好与公交干线和地铁站的接驳换乘。大力发展点到点的定制公交服务模式。

  小客车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在小客车管理方面,北京继续深化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精细化调控交通需求。到2025年,全市小客车保有量控制在580万辆以内。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