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北京推出多项金融服务细化举措

时间:2022-04-13 11:17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鲍聪颖)记者4月11日从北京银保监局获悉,《关于做好辖内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近日印发,围绕创业、就业、住房、医疗等市民金融服务重点领域细化监管要求,指导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更加积极有效地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根据《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北京的新市民呈现一头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行业,另一头集中于物流、家政服务行业的特征,两类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北京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威介绍,北京有800多万新市民,约占全部常住人口的四成。《关于做好辖内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有关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新市民进入新阶段。

大数据驱动打通信息堵点,助力新市民“精准画像”

新市民在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临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北京银保监局积极推进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建立全国首个省级银政“金融专网”并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缓解新市民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目前,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已与5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42家银行保险机构已申请接入该网络,在取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查询相关数据,助力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有的放矢推出相应金融产品,快速高效开展风险防控化解。

加大信贷精准投放力度,助力新市民“创业有为”

小微企业是吸纳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主力军。北京银保监局基于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格局,建设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信贷精准投向小微企业,有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挑战,持续吸纳和稳定在京新市民创业就业。截至一季度末,累计完成续贷审批1.33万笔、金额504.3亿元,为企业节约资金“过桥”成本约10亿元;累计完成首贷审批4.01万笔、金额1578.5亿元;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助力新市民创新创业。一是扩大贷款办理范围。将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功能引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借款人资格认定“一网通办”。二是扩大主体覆盖面。取消对贷款对象的户籍限制,外地在京创业人员等新市民群体与本地户籍人员享受同等财政贴息和担保费免除政策。三是增加贷款额度。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从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满足多层次资金需求。截至2月末,辖内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1.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2.8倍。

严格农民工工资专户管理,助力新市民“劳有所得”

北京银保监局高度重视维护新市民群体合法权益,督导银行机构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立、管理、撤销、支付等要求,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截至目前,辖内银行机构为已开复工在建工程项目开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1500余个、工资保证金账户1300余个。同时,北京银保监局与市人社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平台和智能化欠薪风险监测机制,提高监控预警工作智能化、数据化水平,切实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目前,北京银保监局正在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对新市民名下代发工资、社会保险、公积金等专用账户免收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

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助力新市民“住有所居”

针对在京新市民获取、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北京银保监局积极配合北京市政府出台和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用于解决在本市无房或者在特定区域内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争取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达到40%。为有效保障项目融资需求,北京银保监局积极支持银行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以及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贷款。近期,我局已配合相关部门明确了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管理程序,将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支持尽早尽快落地。

创新产品完善保险保障,助力新市民“出险无忧”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