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新增加的“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会服务”两个章节成了最大亮点,每一条都积极回应着无障碍使用者的需求。
《条例》明确支持新技术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支持新技术在导盲、声控、肢体控制、图文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方面的应用;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推进社交通讯、生活购物、旅游出行等领域App的无障碍设计和改造;明确公共信息以视频形式发布时应同时采取实时字幕、手语等无障碍方式等。
“《条例》公布之后,我自己打电话的次数都明显多了。”朱轶琳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记者。是的,记者对朱轶琳的采访是通过电话完成的。作为一名有先天性重度耳聋的听障人士,朱轶琳虽然可以开口交流,但仅凭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她还不能完全听清记者的话。然而,通过手机中的无障碍语音交互功能,记者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实时出现在朱轶琳的手机屏幕上,以帮助她完全了解对话内容。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朱轶琳还在视频网站和手机App上观看了赛事直播。屏幕上的实时字幕,让朱轶琳没有错过任何解说信息,感受比赛的精彩。
“我们国家已经走上了科技发展的快车道,残障人士也迎来了共享发展成果的机遇。”朱轶琳深信,有了立法的基础,政府就有了加大财政性投入的依据,相关企业也会加大研发力度,最终将推动无障碍信息技术和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让残疾人、老年人都能机会均等,自由、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专家点评
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更多关爱
《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是从仅关心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到全方位的无障碍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深化,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更多关爱。不仅强调了政府的责任,而且明确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作为地方立法,既是对国家《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更是结合首都实际和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作了创新性的规定,发挥了地方立法的优势,对于推进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起到了法治保障作用。
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
坚持了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共享的文明理念,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促进友好人居环境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主任金国坤
(责编:鲍聪颖、高星)
北京首次摸清供水设施“家底”涉及66座
原标题:北京首次摸清供水设施“家底” 冲洪沟附近埋设输水管道,汛期是否存在被冲断、冲...(18244)人阅读时间:2022-03-28北京石景山:首个清明祭扫高峰日共接待祭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孟竹 徐敏)3月26日是今年清明祭扫第一个高峰日。记者从北京市石景山...(15618)人阅读时间:2022-03-27北京:新冠抗原检测收费不得高于每人次
原标题:新冠抗原检测收费不得高于每人次15元 本报讯(记者 解丽)昨日,国家医保局发布《...(19151)人阅读时间:2022-03-27北京迎首个清明祭扫高峰日八宝山人民公
原标题:八宝山人民公墓推27项惠民措施 八宝山人民公墓计划在清明服务重点日发放鲜花8万枝...(13215)人阅读时间:2022-03-27天坛公园全面启动春季文明游园行动
原标题:天坛公园全面启动 春季文明游园行动 “又是一年春来到,天坛公园即将迎来百花竞相...(19196)人阅读时间:20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