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为种子立法推进种业之都建设

时间:2022-01-08 12:30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第8版 2022北京两会特别报道

北京:为种子立法推进种业之都建设

  1月6日,代表会前参观种子包衣成品展台。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本报记者 张蕾 陈强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在审议《北京种子条例(草案)》。《条例(草案)》有哪些特色亮点?种子的概念是什么?与市民的生活有哪些联系?1月6日晚,市人大常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围绕上述内容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解读。

  安全与发展并重 突出科创资源优势

  “《条例(草案)》明确了创新发展目标定位,将‘维护国家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写入了立法目的,明确‘推进种业之都建设’的发展目标,将种子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法规处处长蒋晓辉对《条例(草案)》的立法目的进行了解读。

  市人大常委会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振宁介绍,《条例(草案)》坚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并重,既对种质资源加强目录管理和种质资源库、区、地保护,保障种源安全;也强调鼓励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提供本市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种子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强育种理论研究和新品种培育。

  “北京市种业发展科研创新实力较强,呈现‘生产和销售在外,重点科研机构和规模企业在内’的格局。”李振宁谈到,截止到2019年年底,本市共有持证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65家,在京国家级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国家级种业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0余个;拥有中农发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3家,占全国总数的15%。

  “北京种业发展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有龙头企业、中央科研力量支持;劣势在于可供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大面积种植的土地较少。”李振宁说,《条例(草案)》针对地方实际,扬长避短,在总则第1条立法目的中强调了“激励育种创新”;第3条突出了种业之都建设;设“育种创新”专章,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内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央地、部市之间的技术交流,体现北京特色。

  《条例(草案)》中种子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李振宁解释,完整的种业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领域,但条例里的种子主要指农作物、林木品种,不包括畜禽、水产种。畜禽种业由《畜牧法》规范,水产种业则由《渔业法》规范,因此并不在条例的涵盖范围内。

  让更多老口味蔬菜回归市民餐桌

  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条例(草案)》加强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为摸清家底,北京市开展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3年时间,征集了452份种质资源,挖掘了“玉巴达”杏、百年野山楂、前鲁大米、红芽香椿、“三层楼”紫皮山药、西王化村红薯等一系列优异种质资源,延庆区发现的八棱脆海棠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通过普查发现并保留住一批老口味果蔬的种质资源,通过培育优良品种,让更多具备老口味特征的新品种登上市民餐桌。

  为了挽救老北京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促进优质品种恢复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农业农村局从2010年就开始着手北京地区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的搜集工作,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联合天津、河北等地扩大搜索范围和种类,截至目前已收集具备产业开发价值的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近200个。未来,这些品种将逐步推向京郊农业观光采摘园区、农家乐,不仅能够满足市民不断改善的消费需求,还能丰富农业增值渠道,提升京郊都市农业产业附加值。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一级调研员赵旻介绍,为配合做好《条例(草案)》审议工作,按照市人大农村办的安排,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园林绿化局在人代会会场,以展板、实物等方式展现北京种业创新发展成就。玉米品种京科968、京科728、京单28,杂交小麦品种京麦系列,北京新三号大白菜、京葫36号、京欣西瓜等的种子,以及食用菌黄伞HS7、杏鲍菇13号、香菇京科1号的标本……丰富的展品,吸引了不少人大代表驻足。现场还展示了菊花从组培苗到容器苗到成品苗的标准化无性繁育技术,通过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繁育的11个蝴蝶兰新品种更是扮靓会场。

  近200个林木新品种推广至全国

  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是种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市园林绿化局林场种苗处副处长沙海峰谈到北京拥有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