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2.6%

时间:2022-01-04 15:27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李博)在今日举行的北京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介绍,北京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28700亿元,同比增长32.6%;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倍,两年平均增长55.7%,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5%,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实现了新飞跃。

加快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

以减量约束倒逼集约高效发展,严格落实产业禁限目录和退出目录,加大对能耗较高、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

“十四五”以来,逐步探索建立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以标准约束为抓手,引导低效高耗企业调整退出与改造提升。制定了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布实施了“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新智造100”、绿色制造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先进、污染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壮大。

新时期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形成了紧扣目标、适度超前、市区联动,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

加快推进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创建了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5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韧劲和活力持续显现。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领先。

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产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均营业收入、制造业地均产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9%、99.1%和19.2%。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不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持续组织开展能效限额、用水定额达标对标,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工业领域燃煤清零,优化用能结构,引导产业结构优化、能效提升、低碳减排,带动工业能耗、水耗总量和强度持续下降。2020年,工业总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分别下降29.3%、39.4%;工业总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较2012年分别下降38.8%、55.1%;工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88.6%、98.3%和85.8%。

“十三五”以来,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示范,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动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产品装备入围国家推广目录。2016年以来,累计推动64家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11家企业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称号、9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56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加快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

李涛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深入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用好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疏解退出、技改提升、转型发展。立足京津冀更高水平谋划产业链布局,实现三地产业协同,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深化探索新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范式,坚持聚焦底层技术,建立产业平台,完善产业链机制,培育产业生态,扎实推进高精尖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

推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战略为目标,以智慧能源为方向,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推进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化,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