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1万件数字“国宝藏品”被抢空文博文创倾注年轻化体验受青睐

时间:2021-12-24 10:53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文博文创倾注年轻化体验青睐

本报记者 袁璐

继实体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后,部分博物馆的文创开发也踏进了数字科技领域,试图用更年轻化的方式吸引公众。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接连将“看家国宝”做成数字藏品发售,上万件库存被抢购一空。

“国宝藏品”上线即售罄

12月21日中午,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长信宫灯化身3D数字藏品,限量1万件在支付宝蚂蚁链发售,12点上线即告售罄。

“19.9元一件,这个价格能抢到太开心了。”文史爱好者肖东设好闹钟,“掐秒”上线。“它不是一张简单的图片。你打开页面能看到长信宫灯悬浮在手机屏幕上,能点击放大、还能无死角把玩,能看到很多在展厅里看不到的细节。”

肖东口中的数字藏品,是指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用区块链技术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它可能以数字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电子票证、数字纪念品等多种形式出现。

更早前,河南博物院推出数字藏品“妇好鸮尊”,限量发行1万件,同样被秒杀一空。本月初,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发行数字藏品“越王勾践剑”,1万份藏品也是半分钟全被抢完。

肖东展示了此前买入的3D“越王勾践剑”藏品:不但每一把虚拟宝剑都有自己的专属收藏编号,剑上的纹路、宝石甚至刻字都非常清晰。“哪怕不升值,也比买画册强多了,放进手机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看。”

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做文创

“作为一种文创新形态,数字藏品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年轻化的体验方式传递出来,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河北博物院副院长赵志良表示,数字藏品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产业可能性边界的外移,是促进文化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活起来”的载体。

赵志良认为,被年轻人认可的博物馆数字化文创产品,将成为博物馆的“引流”利器,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院。“年轻一代是拥抱数字技术的主流群体,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年轻人能参与进来,文化行业尤其传统文化真正受益于科技才能成为可能。”

“豫博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创新,本质就是用让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做文创,让古艺术与不同的时代特点融合。”河南博物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史自强表示。

数字藏品个性化互动仍有提升空间

一个让年轻人感到深度互动的文创产品能带来多大的号召力?史自强对此体会颇深,并向记者展示一组数据:2019年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额不过100余万元;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文创产品销售额却达到800余万元;今年已突破4000万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去年12月走红的“考古盲盒”担当顶梁柱:仅2021年,“考古盲盒”这一个单品就带来3000万元的销售额,占河南博物院总营业额的四分之三。

除了放在手机里欣赏外,这些数字藏品还能用来做什么?肖东期待着自己手机里的博物馆数字藏品能有更多的个性化互动。“比如这个长信宫灯,有没有可能虚拟建模,让我们点亮其中的灯盏,感受烟灰可以顺着宫女袖管进入体内,使室内免于污染的环保体验?这样能让更多年轻人真实感受到文物背后更多的内涵。”


(责编:鲍聪颖、高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