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村文化能人用活密云公共文化设施

时间:2021-11-10 09:04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乡村文化能人用活密云公共文化设施

  本报记者 李洋

  密云区太师屯镇光明队村,是居于密云水库东岸,紧邻101国道的一处小村庄。每天晚饭后,村委会后身的小广场都热闹非常,唱歌的、跳舞的、踢毽子的……每每来了近百人,小广场就显得有点拥挤了。初秋开始,村委会在前院儿又施工扩建了一块300平方米活动场地,满足大家的文艺热情。升级改造和增加公共文化设施之举,密云区许多乡镇都在做。2020年7月开始,该区创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补齐公共文化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是最紧迫的任务。

  据密云区文旅局统计,自2020年7月至今已投入约7400万元,对区内20个镇街152个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如今密云区镇、街综合文化中心面积已全部达标(分别不低于1200平方米、800平方米);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面积分别不低于3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并配置不低于室内面积一半的室外活动场地。截至2020年底,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87平方米,位列全市第2位,生态涵养区第1位。同时,网上文化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建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如何用起来,一直是困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难题。“密云区的办法是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挖掘、培养在文化旅游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本地常住人员成为各村和社区文化能人。”区文旅局副局长胡书英介绍,密云区正在建立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其中固定在社区和行政村服务的专职文化组织员有768人。

  光明队村的夏丽娟就是从文化的看客转变为文化能人的。她平时喜欢跟着舞蹈视频自学跳舞。2012年她偶然和几个伙伴一起为朋友的婚礼献上一次表演,结果大受欢迎,从此奠定了信心。“后来,太师屯镇文化服务中心有专业老师来教我。我也参加了密云区文化馆的专项辅导,越跳越有劲头。”2019年夏丽娟成为村里的专职文化组织员,领一份工资的同时,也担一份责任。“北京市推广的最新广场舞我都会,然后教给村民跳。夏天天气好时,每晚都得跳到10点钟。”

  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则将公共文化设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结合起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大鼓是蔡家洼的骄傲。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意在二层准备了宽敞明亮的大空间,命名为五音大鼓传承馆。小舞台、八仙桌、音响设备、LED大屏幕,样样齐全。“以前大伙儿是到我爸的院子里聚齐,在火炕上聊天、弹唱。”五音大鼓传承团队里的刘春立说,每次开唱,闻声而动的观众开来的汽车或农用车能排队绕村子半圈。后来伴随农民上楼,大家的活动场地又先后改为小区门脸儿房、物业公司办公室,直到有了传承馆,正规场地让传承活动有了更大发挥空间。“7月中旬,人大附中师生共160人分两批来观演;8月底,中国传媒大学的非遗研究团队前来调研……”五音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清平介绍,如今五音大鼓传承的志愿者团队也相对稳定,每天上午核心成员都能聚在传承馆内排练。

  在文旅融合大趋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自然惠及了来到密云游玩的游客。将优秀剧目演出引入景区就是一种尝试。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太师屯镇邀请星火工程演出团队——北京文华飞彩艺术团在仙居谷景区献上河北梆子演出。河北梆子一直是北京东部郊区群众非常喜爱的剧种,它高亢、激越、慷慨的风格特点恰如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性格写照。当游客身处密云自然美景中,欣赏这片土地所钟爱的艺术形式时,对当地文化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面向亲子人群的欢乐松鼠谷景区,则在区图书馆帮助下扩充了景区内图书室。如今近百平方米的书屋,已有约4000册图书,让游客在游玩同时也能享受山里的阅读时光。


(责编:鲍聪颖、高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