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双减”两月:一位90后班主任的“在校一天”(3)

时间:2021-10-18 09:41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转眼4点10分,到了放学时间。本市“双减”政策要求各中小学课后3点半服务要更加丰富,不但有素质教育的课程,还有课堂延伸辅导;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将课后服务分为两部分,周二、周三放学后,学校提供了43门素质类的兴趣社团活动供同学们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上选择。周一、周四和周五三天,则为每个班集中课堂延伸辅导的时间。由瑄不仅要在周一、周四和周五为同学们课业答疑,周二和周三还需随时关注孩子们参与兴趣社团的情况。

当天的课后服务内容是兴趣社团。由瑄不断与家长协调孩子的接送事宜,同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我们家孩子今天上葫芦丝社团的情况怎么样?”“今天校门口哪个位置接孩子?”……由瑄的手机上不时收到家长们的咨询微信,她都一一耐心作答。

送走课后服务的最后一拨学生,已经接近6点了。天已经擦黑儿,由瑄一边准备下班,脑子里一边开始想念自己的三岁半的儿子,她恨不得一步跨回家去。她心里盘算着:回家后先哄哄儿子,再在灯下继续备一下明天的课……

记者手记

含泪播种 含笑收获

有人说: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这一“泪”一“笑”,可谓道尽了从教者的体验。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由瑄老师一天下来,深深感到“累”从心生,而“乐”亦从心生。

“双减”政策下,相信每一位教师首先感到的是时间底线的压力。“迎来朝阳、送走晚霞”,在岗11个多小时,从学生的课堂教学到看护午饭午休,从作业反馈到课后服务时的家教沟通,班主任的岗位角色要串接起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其脑力、体力的强度可想而知。

但是,一天的时间和精力分配还不能平均用力,课堂上,要保证把教育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留作业,要分层设置,力避重复,加强面批,针对讲解;课后服务,还要给学生个性发挥留出充分施展的“空间”。凡此种种,既要有“擘两分星”的准度,又要有“百发百中”的精度,师生沟通、教案安排、环环相扣、不能拖沓。难怪由瑄老师说新学期刚开始的前两周有点手忙脚乱,有时候承受不住压力,几乎落泪。

辛苦是真辛苦,然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时”与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势”,又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无法回避的现实要求。适应这种“时”与“势”,应该成为教育主阵地里每一位教师的主动追求和内生动力。

在哪些方面追求?北青报记者通过贴身采访这位一线教师,最大的感受是,追求创新就是在营造快乐教育;主动思考就是在探索希望的未来。当由瑄老师用“班币制”鼓励同学们提高学习质量;用“分层作业”让同学们人有所归、心有所得;用轻轻的一个小动作让同学们体会到“尊重的力量”时,就是尽力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岗位上发挥着教师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针对“双减”政策下“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总要求,由瑄作为语文老师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变成了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探究当中解决问题;她还尝试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聊天,通盘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随时“补短板、强弱项”。 “我也在反思,课堂上怎样更好地做到由一个完整的问题串联下来,让学生们互相提问,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她说。

事实上,这样的创新和思考正是一位教师“奋斗的泪泉”(冰心语),也更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我们不难想象到,当前全市上万名班主任无疑都正在如此这般日复一日的“累并快乐着”,唯如此,双减下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才能筋信骨强,日益挺拔。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责编:孟竹、鲍聪颖)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