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市疾控系统聘任“首席”

时间:2021-04-01 08:20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疾控系统聘任“首席”两位专家畅谈职责变化

北京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市疾控系统聘任“首席”

北京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市疾控系统聘任“首席”

  在前不久公布的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本市要强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科研攻关,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今年3月18日,好消息传来,当日召开的2021年北京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上,市疾控系统四位专家获聘市级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其中,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被聘任为流行病学市级首席专家;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所长吴疆被聘任为免疫预防市级首席专家;市疾控中心中心实验室主任邵兵被聘任为食品安全市级首席专家;市疾控中心卫生毒理所所长李国君被聘任为卫生毒理学市级首席专家。对于本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市级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到底将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对王全意和邵兵进行了专访。

  流行病学市级首席专家王全意:

  首席公共卫生专家

  是危急关头的压舱石

  王全意简介:王全意,男,1970年出生,山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专业医学硕士,现任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从禽流感、霍乱、鼠疫,到新冠,他与病毒赛跑了18年。

  谈“首席”感受

  流行病学首席要“解决专业技术难题”

  北青报:您如何理解市级首席公共卫生专家这个称号?

  王全意:市级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应该在某个方向上能为所在的单位和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在危急关头能够起到专业的引领和制衡作用,好比稳定大局的压舱石。作为首席专家,一定要观点独立,也要有专业建议,关键时刻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北青报:结合您过去的工作,您认为这个新的头衔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全意:有别于其他的三位首席专家,流行病学市级首席专家对于疫情防控有着更大的责任,特别是面对一些新发、突发的情况,这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知识,得不断学习。比如2009年甲流大流行时,我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来阅读文献,把所有新知识都更新一遍,因为每天都要去应对。包括最近发生的朝阳大山子疫情、顺义区疫情和大兴区疫情,每个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因此作为流行病学市级首席专家,平时要做更多的准备,不断提升自己。尤其是在出现疫情的时候,流行病学市级首席专家就要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解决防控工作中面临的专业技术难题,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谈监测与分析

  北京已实现对5种症状的监测

  北青报:北京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作为流行病学市级首席专家,接下来,您有何重点目标?

  王全意:做好流行病学需要两手抓,即预警监测和预警分析。传染病监测是疾控中心最常规的业务,要做好,就得形成从海关到疾控、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完整的监测体系,而且能够实现良性运转,出现新发、突发情况时有成熟的应对机制。这些年北京已经做了很多,比如2008年开发了传染病症状监测体系,对发热、腹泻、黄疸、皮疹、结膜红肿这5种症状进行监测。除了对人进行监测,现在我们还对猪、野禽甚至猫、狗进行流感病毒监测。从效果来看,2016年北京发现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黄热病病例,近些年来发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首例寨卡病毒病例、基孔肯雅热病例,都能证明北京的监测体系非常敏感,我们还会继续做好。

  除了监测还不够,关键是要做分析。现在几乎所有的监测都侧重数据收集,忽视数据分析。分析的重要性就在于提前预判,可以为下一步的应对做准备。以北京相对完善的流感监测为例,因为监测体系做得成熟,北京就可以估算出一个时间段内流感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率等等。当然目前我们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还是不够的,所以进一步完善分析预警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重点。

  北青报:首都北京有其特殊性,在应对流行病、传染病方面,您认为应该有怎样的视角和站位?

  王全意:首先就是要坚持发展的眼光,做好监测预警。比如,北京未来的生态肯定会越来越好,可能会出现新的病媒生物,也许会有新的病原体,必须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其次,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存在很多城市不能比拟的输入风险。所以北京的传染病防控一定不能光立足本地,而是要立足全球,要有全球化视角,比如我们要关注非洲的埃博拉进展,要了解太平洋岛国现在在传播什么疫情,印度、尼泊尔在流行什么疾病等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