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艳)“目前科研设备采购完成99%,进场完成64%,安装完成25%,力争于今年6月、比计划工期提前近一年投入试运行……”在怀柔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现场,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只是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中心29个科技项目春节后都已全部实现复工。
据介绍,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属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布局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由中科院大气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地球系统模拟装置,具备对地球表面全圈层模拟以及对各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精细模拟计算能力,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于2018年11月全面开工,土建工程已全面完工,正在有序推动设备安装。
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恩全一行实地调研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并召开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科学设施平台一季度项目推进会。北青报记者由会上获悉,不仅是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其余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新的进展。据悉,目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土建工程完成45.1%;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土建工程完成41%;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土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设备到货率达到48%,现场设备调试达28%;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土建工程完成86%。
与此同时,13个交叉研究平台、11个科教基础设施,也在加快推进建设中。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个首批交叉研究平台完成土建竣工验收,设备采购完成70%以上,安装调试完成总量约在50%以上,其中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3个项目计划6月投入试运行;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均已复工,其中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土建工程完成85%;介科学与过程仿真、分子科学、激光加速创新中心3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土建工程分别完成36%、36%和40%;脑认知机理与脑机融合平台土方工程基本完工、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和轻元素量子材料平台开始进行地下室工程施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楼已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