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展示了2023年以来,成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进展成效,积极展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成都建设的优良实践,不断激发绿色低碳发展的澎湃动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再上新台阶。
“自2017年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绿色低碳发展报告以来,今年已是第七年持续发布。”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全市20多个有关部门(单位)、23个区(市)县,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历经4个月的共同努力,积极总结工作成效、提炼特色亮点、梳理典型案例,最终形成本《报告》。
《报告》分为综合篇、重点领域篇、典型案例篇、附录四大部分,多层次、多维度展示了2023年以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进展。第一部分综合篇,概述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决策、政策行动和愿景展望;第二部分重点领域篇,展示8个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特色亮点及愿景展望;第三部典型案例篇,展示15个领域和单位在绿色低碳办赛、生态价值转化、环境健康、绿色金融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第四部分附录篇,梳理了全市绿色低碳领域重要政策文件,呈现绿色低碳发展大事记及所获荣誉称号。
01、《报告》显示
2023年以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等级,入围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新增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MCR2030)”项目,综合能效水平位列全省第一,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保持西部第一,稳居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综合指数排行榜第四,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靓丽名片更加响亮,绿色低碳加快成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02、《报告》显示
成都市在多个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城市空间优化方面,规划生态空间占市域面积的1/3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转型,TOD指数位列全国第五,完成环城生态区生态修复面积1.2万亩、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打造绿色施工工地293个,内涝防治标准达标面积比例达55%。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通威集团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600亿元。
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成渝客专日均客流量18.2万人次,成都成为全国第4个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的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综合运行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成为首批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在能源低碳转型深化方面,西部首座虚拟电厂在高新西区上线运行,60.6万余户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十四五”前三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6%,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在生态系统碳汇巩固提升方面,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速呈现,全年实施造林绿化6万亩、营造林12.2万亩。天府绿道突破70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12.2平方米,实施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修复6.2万亩、人工修复2420余亩,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上线运行。
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淘汰国三及以下老旧车辆8.5万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5天,遥望雪山66天。新改扩建排水管道446.8公里,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0座,建成无废细胞示范点209个,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2%。
在生态文明共建深化拓展方面,发布首批19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单位名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县15个,创建成功率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成都大运会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碳惠天府”平台用户数超过240万人,累计开发碳减排项目106个,46万余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转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持续举办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四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多个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活动中获宣传推广。(冯振 文清清)
此外,《报告》还从绿色低碳办赛、餐厨垃圾治理、生态价值转化、近零能耗建筑、美丽河湖、环境健康等方面展示了部分领域和单位的经验做法,梳理形成了15个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迈向新时代新征程,成都将锚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聚焦更高水平推进“三个做优做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以更高水平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共同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都新篇章。
(冯振 文清清)
供稿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传统文化“烩”天府浓浓年味
2月1日,78米长的“亚洲最长竹龙”在邛崃平乐古镇巡游,竹龙时而翻腾跳跃,时而盘旋飞舞,...(18719)人阅读时间:2025-02-05经济大省答卷2024:从“成绩单”看为大国
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中央经济工作会...(11470)人阅读时间:2025-02-05春节假期6372.22万人次游四川
2月4日,笔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据银联大数据综合测算,今年春节...(10491)人阅读时间:2025-02-05省港投集团今年将上线50条多式联运线路
打造现代综合物贸产业链,构建“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生态圈……日前召开的省港投集团2025年...(11883)人阅读时间:2025-02-04国潮风劲吹冰雪游火爆 新春文旅消费热潮
①2月3日,南充市阆中古城街道上热闹非凡,民间艺人正在进行婚嫁民俗表演。 王玉贵 摄(...(14582)人阅读时间: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