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晋亮 杨丽娟
时间:2023-04-03人气:加载中...
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土罐茶最先是当地高海拔地区布朗族的一种饮茶方式,后来逐渐被当地各民族喜爱,一个土瓦罐、一把黑水壶、几个老朋友,在火塘边煨边饮,没有火塘还真喝不到这个味。如今,施甸“土罐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系列产品带着浓浓的乡愁出山,走俏市场。
眼下,在施甸县善洲林场周边,一棵棵茶树吐绿新芽,茶农们正忙着采摘鲜叶。作为土罐茶的原材料,生长于林间的茶树,为村民们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周应毕是施甸县酒房乡旧寨村村民,这两天采摘鲜叶成了全家人的主要任务。
采摘鲜叶。
“茶树龄大一点的,光鲜叶都能收到30元一斤,树龄小一点的能收到7到8元。”周应毕说,在没有进行土罐茶生产之前,鲜叶只能卖到3元一斤。
在善洲林场附近的村寨,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祖祖辈辈喝土罐茶,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80后布朗族青年吴金翠,带着对土罐茶的这种特别情感,从上海回到了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办起了茶厂、成立合作社、建起了生产线,硬是把这一传统的“家乡宝”推向了省内外市场。
“我试做了一部分土罐茶,给我身边的朋友喝,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味道,在那个时候我非常坚定,这个茶我要把它做成商品,让在高楼大厦的人也能喝到火塘边的烤茶香。”吴金翠说。
土罐茶体验。
通过向父老乡亲请教、到临沧等地考察后,吴金翠决定用土炉代替瓦罐烘烤,反复实验后成功做出了味道纯正的土罐茶。
把鲜茶叶摊青、杀青、摊晾、焖黄、揉捻、日晒后,保存2至3个月,再装进土炉里,用60多个小时的烘焙后,茶叶被烤得不生不焦、色泽油亮、散发着阵阵浓烈的烤茶香。
土罐茶。
吴金翠把制作成功的第一批产品推送给朋友、茶客、茶馆,在受到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在制作工艺、饮茶方式和饮茶用具方面的建议。
2019年,吴金翠为施甸土罐茶注册了“一洺香醇”品牌商标;2022年,施甸“土罐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了提升土罐茶的生产质量,吴金翠与当地65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茶农、8名土罐茶传承人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让资金、资源、技艺三者融合,释放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土罐茶走俏市场。
“目前我们有3个茶叶初制所,除了做土罐茶、还做一部分炉青茶、白茶。”吴金翠介绍,“今年预计制作土罐茶15吨,将销往保山、昆明、上海、北京等地,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市场。”
作者:杨丽娟 吴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责任编辑:牟俊
来源: 中国农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