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2人气:加载中...
新华社石家庄1月3日电(记者范世辉)“过去在家,出去进来都是俺一个,夏天热得睡不着,冬天冻成冰疙瘩,哪比得上现在的好日子,这里不仅住着舒服,还能挣钱,心里舒坦!”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57岁的韩和太说到动情处两眼泛着泪花。
老韩嘴里的挣钱,指的是托养服务中心推出的“托养+就业”模式。服务中心通过组织残疾人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疗”“农疗”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从事‘工疗’,一天最多能制作2000多个夹子呢。”面色红润的韩和太说,“在这个‘幸福部落’,我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既锻炼了头脑,也让生活很有滋味。”说完,他取配件、压制、成型,约2秒一只制好的塑料夹子便飞入面前的成品盒中。
韩和太口中的“幸福部落”,是涉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涉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吕学叶说,涉县处于就业年龄段、无业、长期由家庭照料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持证残疾人达1430人。为此,涉县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集残疾人托养住宿、康复治疗、培训教育为一体,目的是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打造残有所养、残有所医、残有所乐、残有所为、残有所康的理想家园。
韩和太是涉县木井乡土木河村人,5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腿留下严重残疾,50岁时又患上了脑梗。“母亲1994年去世后,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对付着过,煮一锅面条放一把菜叶就能对付一天,20多年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了。”
说起现在的生活,韩和太激动得像个孩子,“我在‘幸福部落’过上了新生活,我给你们说下这里的十二时辰吧。”
“每天5点,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起床、整理内务、洗漱、听戏剧。”
“7点至8点,早餐,鸡蛋、面条、烙饼换着花样吃,我觉得天天像过年。”
“8点至11点半,我们会组织文体活动,然后组织劳动能力训练。看着自己生产的小夹子等产品,可高兴啦。”
“午餐和午休后,我们会组织身体康复及自理能力训练。通过训练,我的腿和手都不麻木了,连走路都轻快了很多。另外,我们还有休闲活动、‘农疗’活动。”
“晚餐后我们看电视、散步。晚上9点,准时上床休息。”
“我这辈子生活从没这么规律过,这儿的生活太好了。”
吕学叶说:“残疾人托养不能简单地养着,要通过职业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基础劳动等,帮助提高个人生存能力,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最终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目标。”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新华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