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峥嵘岁月|组建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

时间:2021-10-30人气:加载中...

瑞金叶坪中革军委无线电总局旧址。

无线电通讯作为指挥战争、部署工作的最便捷有力手段,在中央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屡建奇功,被毛泽东称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1930年底至1931年初,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俘获了王诤、刘寅等国民党电台报务员和一部半电台(其中一部电台被砸坏丧失发报功能,故称之为“半部电台”)。经过说服教育,王诤、刘寅等人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第一批报务人员。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回忆说:“开始,被俘的无线电人员很害怕,连自己的姓名都不敢讲。当时只知道有个报务主任,没有队长。我一个个地找他们谈话,宣传党的政策,真诚希望他们留下来为红军服务。经过做工作,10名无线电人员都愿意加入红军行列。尤其是王诤,在国民党军队中是重点培养的尖子,报务、机务都懂,他和刘寅等人后来为发展我军无线电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月3日,毛泽东、朱德在红一方面军总部接见了王诤、刘寅等人。毛泽东热情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当红军。无线电是个新技术,你们学了这门技术很有用,也很难得。现在你们参加了红军,就要把这些技术用来为农工服务,希望你们为建立红军的无线电台努力工作。”朱德指着缴获的电台高瞻远瞩地说:“不要看红军现在没有电台,无论大小武器装备,凡是白军有的,红军也会有;没有的,敌人也会给我们送来。革命事业是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1月6日,王诤、刘寅等利用缴获的电台开始侦听国民党军的电台通讯和国民党中央社新闻。后来,1月6日被确定为人民军队技侦情报工作的创建日。

瑞金叶坪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

1931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小布组建,王诤任队长,冯文彬任政治委员。1月28日,毛泽东、朱德决定举办无线电训练班,亲自签发了红军第一方面军《调学生学习无线电的命令》。随后,毛泽东还出席了红一方面军总部举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开学典礼,并指出:“红军今后要大发展,这里要点火种,那里也要点火种,一块块被敌人分割的革命根据地,要靠你们在空中架起的桥梁连接起来。”

正是有红一方面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党组织的培养,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才得以发展壮大,也才使像王诤、刘寅等一批从国民党军队俘虏过来的无线电人员转变成为忠诚的革命战士。

1931年4月,临时中央委派任弼时等人带来了一套周恩来编制的密码(称为“豪密”,以周恩来化名伍豪命名)。后来,中央苏区正是利用这个密码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络。这部电台就放在赣县的一条小山沟里,由王诤、刘寅、曾三、伍云甫等人负责。中共中央的各项决议、指示和情报都通过这部专用电台传到中央苏区,为红一方面军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1年5月,无线电通讯队侦听到国民党军事行动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分布与行动等情报,为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战争首战胜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苏区军民集会欢庆胜利,毛泽东表扬王诤:“我们工农红军也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这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呢!”

瑞金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

1931年11月,红军无线电总队迁驻红都瑞金,并设立红色中华新闻台,及时播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重要宣言及文告。与此同时,王诤亲自制作了“土电键”、电码训练器,解决了器材不足的问题。在红军缴获国民党军的多部电台之后,王诤精心策划,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以及湘鄂西、鄂豫皖中央分局间建立起空中电波桥梁,组成了中共中央无线电通讯网。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后,一大批通讯器材和电报技术人员被充实到红军无线电大队。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无线电总队,不久后成立军委三局(通讯联络局),统管党、政、军的通讯联络工作。

在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电台人员曹丹辉侦抄并破译了何应钦发给各路国民党军的十万火急电报,从而使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得知国民党军的战斗企图和兵力部署,为红一方面军取得这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后,毛泽东表扬曹丹辉:“你收到那份何应钦的电报,对这次战役很有价值。”

不久,为了适应红军电台通讯新发展的需要,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成立无线电大队,王诤升任大队长,下设4个无线电分队。从此,红一方面军既能对国民党电台进行无线电侦察,又能与红一、三军团进行联络。红军的作战指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到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无线电总队共有17部电台、1044名无线电通讯工作人员。

红军第一支无线通讯队在赣南苏区组建后,无线电通讯事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发展历程。它蕴藏着稍纵即逝的战机,也传递着瞬息万变的军情,不但为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红军长征、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曾庆和

来源: 赣州学习平台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赣州学习平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托育 放管服 雁栖湖 转播 赛后 现金 致贫 嘉禾 五常 兴旺 北京 经贸 详情 专访 接近 低保 水产 备耕 今夏 500亿元 两强一增 乡村 农民 铜梁 文化 艺术 壮大 总面积 担保 都市 商户 一周 300个 秋季 发展 农民工 纪实 开幕 别样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