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糯熟了,村民笑了

时间:2021-10-14人气:加载中...

  “侗不离酸,侗不离糯,耶罗耶,耶罗耶罗耶……欢迎你到地灵来……”10月11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地灵村,当地侗族阿哥阿嫂们一边唱着侗歌,一边利索地剪着红糯禾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放眼望去,整片田垌都是侗民们剪、捆、挑、晒忙碌的身影,构成侗寨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地灵村从祖先入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地灵村民最早见于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而红糯正是先祖们留给子孙后代最为重要的农耕文化遗产。每逢糯米丰收时节,农户屋檐、溪边禾廊、村屯风雨桥和鼓楼到处晾晒金灿灿糯谷把,糯谷经过一两个月的阳光晾晒后存入粮仓待村民食用。大红糯又称胭脂米、红稻米、血糯米,是古代进贡的佳品,亦是当今食客追捧的珍馐。此米熟后的米饭不仅细腻油亮且色泽红润,溢香四座,而且口感弹软滑嫩,营养价值丰富。

  地灵村为“十三五”贫困村,红糯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18年2月,龙胜红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年10月,地灵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该村推行“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大力开展红糯种植,促进群众增收。

  “今年全村85%以上的稻田都种植了红糯,面积近400亩,亩产500至600斤成品米,每斤10元左右,经过加工包装制作成地灵特产,通过老板收购或电商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灵村党支部书记吴广崇说到。下一步,该村还将努力提高红糯产业的深加工产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兴旺。

  除了产业发展,地灵侗民对红糯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结。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大小喜事,红糯是团聚、待客必不可少的食品,并将其做成年糕、糍粑、粽粑、艾粑、米花、汤圆、红糯米酒等特色美食丰富味蕾。能歌善舞的侗家人也依托红糯举办起“红糯节”“百家宴”等民族文化活动,并将剪下来的禾竿编制成草龙草狮,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明乡风。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中新网广西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新网广西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错峰 部分地区 潼南 玉米 乡村 6人 林草 产业 服务 民企 丰收 推进 启动 河北 四川 病例 客流量 二季度 抢占 准备工作 中小学生 舟山市 春耕 禁渔期 管控 2022 舌尖 重庆 论文 家长 农村 车站 来看 农业 安贞 3 城市 标准化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