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7人气:加载中...
2021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先生走完了98岁的人生历程,告别了这个他充满眷恋的世界。作为我国天文学界的泰斗、射电天文的奠基人,他为我国天文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也成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宝贵遗产。
王绶琯院士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创始人。上世纪90年代,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感于当时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状况,反躬自问:“作为前辈的我们这一代人,是否也有失职之处?如果关心多一点,主动一点,这种状态会不会有所改变?”带着为国家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致函数十位院士和专家,呼吁共同开展“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为有志于科技事业的青少年成长搭桥铺路。这一提议得到了钱学森等60位科学家的积极支持,1999年6月,他们发起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从此,有潜质的“科学苗子”,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有了一个走向科学殿堂的平台。
王绶琯院士为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倾入大量精力和心血。从古稀至耄耋,二十载科教、二十载树人,他亲自设计活动规则,考察评议学生,亲自联络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动员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对中学生开放。在他的动员联络下,王乃彦、郑哲敏、黎乐民、匡廷云、林群、周立伟、朱邦芬等800多位著名的院士专家加入进来,100多个实验室常年向中学生开放。
20年间,先后有5万多名中学生参加了俱乐部的活动,其中约3000人走进178个科研团队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科研实践”进所活动。俱乐部早期会员洪伟哲、臧充之等已成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钱文锋、从欢等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在科研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为表彰王绶琯院士对天文学做出的突出贡献,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王绶琯星”。在无数青少年心中,他是一颗“科学启明星”。王绶琯院士曾说:“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就走得很艰难,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如今,在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科学才俊,在这颗“科学启明星”的指引下,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回到俱乐部当志愿教师,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有力“大手”。
当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任务,王绶琯院士潜心育人的远见卓识所体现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继承先生的事业,弘扬先生的精神,就是对王绶琯院士最好的纪念。希望更多科学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秉持育人初心,勇担历史使命,为青少年成长铺路搭桥,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牟汉杰)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中国农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