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时间:2024-08-28人气:加载中...

       作者:王玉鹏(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基地研究员)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强化数字化赋能,从而加快推进乡村文化优质资源的挖掘,促进农文旅高水平智慧融合,提升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可以加快推进乡村文化优质资源的挖掘。乡村文化既包含有形的物质文化,又包含活态的非物质文化。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能够深度挖掘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比如,古建筑是乡村文化的见证者,修缮古建筑可以延续历史记忆。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从光学扫描技术到三维建模工程,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能使乡村古建筑得到更科学修缮。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镇生活的历史缩影,数字化技术能够对古村落及其文化进行保存、守护和传承,更好挖掘其文化资源。

  但当前,仍需加大对乡村数字化建设的专业规划和政策指导。一方面,可以请相关部门的数字技术专家与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为乡村非遗文化数字化建设做专业规划,面向全社会进一步宣传乡村数字化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数字技术企业参与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开发的经济支撑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法律保障体系。推动相关部门和平台有效对接民间资本,进一步明确乡村数字化进程中监管的重点及保障的关键点,实现全过程监管和全过程支持,从而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优质资源。

  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文旅高水平智慧融合,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数字化技能,既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又彰显“文”的品质浸润,还发挥“旅”的聚人引流作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第一,数字化技能能够厚实乡村文化的生态底蕴。当前,生态农业是乡村重要的发展方向。依托数字化技能推动农业实现绿色转型,能够以数字化把智能控制、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投入贯穿绿色农业发展的全过程。比如从有机农产品的数字化生产、销售,到提供数字化精准服务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数字化可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更紧更密。

  第二,数字化技能能够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以往乡村文化的描绘与呈现,大多局限于传统媒体,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去多元呈现。借助数超高清3D呈现、裸眼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媒体,融入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可以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展现乡村文化风貌,切实提升乡村文化的魅力与吸引力。

  第三,数字化技能可增加乡村旅游人气。当前,一些乡村风景优美、生态良好,但缺少向外界展示的机会。通过搭建多主体参与的数字化乡村农文旅合作平台,使更多具备优秀条件的乡村能够展现自身独特的自然风景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从而推动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乡村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构建“互联网+”乡村农文旅平台,可以精准把握乡村农文旅市场,对乡村农文旅产业进行全领域、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农文旅高质量高水平智慧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比如,一些地方通过数字技术赋能,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乡村文化得以实现立体传播,有助于增强乡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文化传承使命感。比如,一些地方通过鼓励乡村群众积极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越来越多的乡村群众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等记录并传播家乡美、人文美,让更多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认识到乡村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拓展了文化交流新方式。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也为乡村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需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比如,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流程,推动实现智能化识别、网络化办理、实时化在线服务对接,提升工作效率。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能。扩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站点部署范围,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改造,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以数字化技术整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高效利用。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借助大数据抓取和分析,准确把握村民的文化诉求,采取“一村一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乡村群众利用“云端”“指尖”享受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线追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利用率,及时作出判断,进而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8日 05版)

责任编辑:牟俊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光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振兴 街道 部分地区 林草 主任 镜头 建设新农村 两强一增 6人 民企 舟山市 中小学生 管控 客运 举办 新增 加快 农民工 农产品 500亿元 潜力 23日 备耕 北京 进出口 5个 游园会 专访 常见 外国 如何 复合 配送 中轴 启幕 回应 提升 培训会 艺术 绿色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