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1人气:加载中...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专门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强调,提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如何借力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推动城乡学校高质量共生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学校共生发展需要克服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数字素养差距、教育创新和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冲突三个层面。
数字资源的均衡影响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互通。在数字化转型中,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资源获得率有待进一步平衡。城市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优势,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和应用优质新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部分乡村学校受限于资金短缺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难以与城市学校同步发展。这些因素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影响。因此,缩小城乡学校间的数字资源差距,已然成为推动城乡学校共生发展的关键任务。
教师数字素养差异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差异,这也是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教师在接触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教学方法,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不少乡村学校教师在数字化应用方面有待提高。由于接触数字化教学的机会有限,不少乡村教师对新兴数字化工具和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技术适应能力亟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也影响了乡村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质量。
创新与传统的碰撞成为城乡学校共生中的融合难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城市学校拥抱教育创新,不断引入前沿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不少城市学校还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城乡学校办学经验共享和文化交流。农村学校如果坚持传统教学方式,对新兴教学理念和技术持保守态度,对城市学校办学经验和文化存在抵触心理,将难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
县域城乡学校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共生发展路径。
云计算、虚拟现实、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县域城乡学校的共生发展,重塑县域城乡学校的教育生态,开启城乡学校共生发展的新阶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城乡学校实现共生发展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云端课堂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无缝对接。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云端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个性化学习选择,促进教育交流和合作,为城乡学校共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通过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云端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物理限制。城乡学生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就可以实现共同开发、分享和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资源学习机会。其次,云端课堂为城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城乡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路径,并可及时基于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数字资源共享共建。最后,云端课堂还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在线平台,城乡教师可以进行远程协作、共同备课和研讨教学活动,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这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缩小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差距,推动城乡学校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数字画像助力城乡师生个性化成长。数字画像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师生多维数据,为他们描绘出精准、全面的个性化画像的工具,可以助力城乡师生个性化成长。首先,数字画像能够帮助城乡教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效果。通过分析教学各项数据,如课堂互动频率、学生反馈、教学成果等,教师可对自身教学风格和特征进行精准分析,并判定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强项和弱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其次,数字画像可以精准把握城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对城乡学生学业学习层面的各项数据,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测试成绩、课堂微表情等,进行动态采集和可视化分析,可以及时洞察城乡学生的学业学习差异和变化规律,帮助城乡学生了解自身学习偏好、学习轨迹和学习盲区,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学习指南和计划。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中国教育报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教育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