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书写广东乡村振兴亮丽答卷

时间:2023-04-11 17:01人气:来源: 南方日报

 岭南春早,土沃泉甘,南粤大地上正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粤视察,曾先后走进深圳渔民村、佛山黄龙村、清远连樟村等地,与父老乡亲拉家常、说变化,为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把舵定向。

    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为广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激活区域协调发展新活力指明了方向、廓清了前路。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回访了解到,深圳渔民村已从曾经的“万元户村”,蝶变为新时代幸福社区的模样;佛山黄龙村提升治理效能,从“落后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清远连樟村成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焕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全面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亮丽答卷。

    ●南方日报记者 夏凡 李欣 陈咏怀

    深圳渔民村

    “万元户村”迈向幸福社区

    居民日子更加红火

    “渔村一派时尚景象,绿荫通幽处,小区人气旺,举村喜气扬,赞扬改革开放……”这几天,深圳市罗湖区渔民村文化室乐声悠扬。居民吴锦明和小渔村粤剧团的票友们,正在排练原创作品《赞渔村》。

    歌词中,曾经的“万元户村”渔民村,已是新时代幸福社区的模样:社区幼儿园传来琅琅书声,文化室、活动中心满是欢声笑语,社康中心家庭医生送上贴心关怀,431项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罗湖区南湖街道渔民村视察,与居民握手交谈。作为亲历者,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见证了渔民村发生的巨变,居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如今,村里的教育、医疗、环境、社区治理都有了长足发展,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了!”

    431个事项“一站通办”

    退休后,居民李永棠几乎每天都到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卡”。“这里可以上书法课、打乒乓球、做健身操,居民都特别喜欢,还有长者食堂以及社康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保障服务。”

    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深圳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35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政务服务窗口、社康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图书馆等应有尽有,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被送到居民家门口。

    目前,渔邨社区已实现汇聚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在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驿站,能够实现230个事项自助办理,形成“10分钟政务服务圈”。

    党群服务中心还设有“港人服务专窗”,可为辖区港籍居民办理居住登记、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健康码申报等30项业务。社区还编制了包含投资就业、政务办理、生活服务等22项惠港政策的繁体字版《深港双城生活服务手册》,方便港人工作生活。

    9支群众自治队伍建立

    渔民村里,有一间“没有门”的办公室。居民来了,可以随意坐下来畅谈。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是渔邨社区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

    “社区治理综合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由社区党委组织,参与成员包括了“两代表一委员”、“两新”组织党组织、街道各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民代表、社区社会组织、驻辖区企事业单位等。

    解决居民关注的社区治理顽疾,将“问题处理在基层”,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这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渔民村先后建立了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志愿服务队、美好社区联络员队伍等。目前,社区共有9支群众自治队伍。每年会按照考评激励机制,评选星级自治队伍,提升群众自治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村史馆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精神小康”成为了渔民村人的新追求。在渔民村村史馆和文化长廊,不少游客往来穿梭,驻足参观,惊叹于这个“小渔村”的“大跨越”。

    350米的文化长廊、28幅栩栩如生的浮雕、278平方米村史馆以及丰富的交互多媒体形式,系统展现了渔民村70余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渔民村村史馆成为第三批“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渔民村幼儿园深入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内涵,在园内开设“渔村文化课程”,传承优秀文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剧团的成员每到周末都相约来文化室‘以曲会友’。”吴锦明说。渔民村居民先后组建了粤剧团、歌舞队、书画班等,兴趣活动、公益演出接连不断。

    每逢周一和重大节日,在文化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是渔民村居民的“约定”。吴颂球介绍,未来渔民村将充分发掘村史资源,传承发扬红色基因,积极开拓文化产业,让村里的日子更加红火。

    佛山黄龙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落后村”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到佛山顺德黄龙村生活几十年,68岁的林八妹从没想过自家门口的三丰河,会建成一河两岸亲水平台,打开窗就像住进了公园里。更让她高兴的是,连接村内黄涌片区与龙涌片区的永安路将于今年建成通车,两大片区的村民互相往来将更加安全便捷。

    10年来,黄龙村从曾经的软弱涣散“落后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黄龙村正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凝聚各方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在奋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上努力走在前、作表率。

    “土特产”走向千家万户餐桌

    清明刚过,黄龙冬瓜种植基地里刚种下的冬瓜苗郁郁葱葱。再过几个月,这里又将迎来黑皮大冬瓜的丰收。

    “碧江出只鸡,黄龙出个瓜”,黑皮冬瓜是黄龙村特有的农产品。自2018年起,黄龙村持续挖掘并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黑皮冬瓜文化符号和品牌。

    黑皮冬瓜玩偶、钥匙扣、小电扇……现在来到黄龙村的游客,不少人都会到黑皮冬瓜文创馆里逛一逛,选购文创周边产品。在紧邻文创馆的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今年正在尝试推出冬瓜鸡预制菜,让“土特产”能够走出村子,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花卉种植和鱼塘养殖是黄龙村农业两大主业。当地正尝试创新利用高速路两旁地块,开展花卉种植统一规划、统一承包,力图打造桥下风景线、经济线。同时,当地还为全村929亩鱼塘办好“身份证”,以“一塘一码”为实现水产品全过程溯源管理打下基础。

    农业多元发展,让“土特产”卖出更好价钱。身处GDP千亿大镇,黄龙村的土地价值也变得更高。2018年,顺德区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黄龙村作为北滘镇率先推进村改的村居之一,拆除村级工业园近600亩。其中位于黄涌工业区的顺德万洋科技众创城,将重点引进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

    “顺德万洋科技众创城计划今年投入使用,预计村里每年收入超1800万元,是原来租金的3倍。”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忠青介绍,2022年全村集体收入4092万元,较2012年增加92.84%,村民人均纯收入3.3万元,较2012年增长154%。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黄龙村美丽田园经济正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乡村创新发展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龙村视察时,曾与该村因病致贫的张锡尧一家促膝长谈,了解困难,倾听期盼。10年来,黄龙村增收致富,张锡尧一家人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如今,70岁的张锡尧退休在家,享受特病门诊药费报销,闲不住的老伴陈燕容,则为人居环境提升发挥余热;儿子张宇杰业已成家并育有一子,女儿张俭娜则继续从事英语教育工作。一家人齐心协力,还在2021年拿出积蓄,把2015年建成的三层小楼再装修,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全家的幸福,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张宇杰说,自己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希望未来能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之中。

    越来越多和张宇杰一样的年轻人,正为黄龙村注入“年轻力”。今年1月初,黄龙村大学生联合会成功举办首场青年活动,吸纳30名村里的大学生联谊互动、投身志愿服务。自从去年底黄涌、龙涌两个股份社成立党支部以来,“党支部+股份社”让更多村里的年轻人参与村居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运营及管理效能提升注入全新活力。

    “10年来,黄龙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在陈忠青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该村不断探索“党建+”创新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不断把党建活力转化成农村发展的动力,让美丽乡村更加近悦远来。

    “作为村党组织书记,我将发挥‘领头雁’作用,秉持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初心使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农村更富裕、村民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示范经验。”陈忠青说。

    清远连樟村

    跻身“广东十大美丽乡村”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4月7日上午,清远英德连樟村迎来久违阳光,空气格外清新。

    村中70亩的耕地刚插下丝苗米秧苗,绿油油的一片随风摇曳,荡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特产街的创业村民将农产品摆上桌面,准备迎接新一拨游客;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玩具加工厂旁停了不少电动车,村民陆续上班打卡……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视察。在现场的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建设美丽家园。如今,连樟村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曾经落后的村庄蝶变成“广东十大美丽乡村”之一,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粤北深处的小山村,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村民“洗脚上田”家门口就业

    每天一早,连樟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玩具加工厂便传来机器“咔咔”作业声,工人们将塑料零件拼接,变为一筐筐玩具。这里曾是已停办村小学的闲置校舍,改造成为玩具加工厂后,吸纳了周边数十名村民在此就业。

    外来媳妇冯彩霞是玩具加工厂的车间组长,她种过稻谷、玉米、花生,收入不稳定,“后来我去到镇上一家玩具厂打工,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收入并不算高”。

    玩具加工厂的建设,让冯彩霞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庭。闲暇时,她还到乡村振兴学院种花,收入比过去大幅增加。

    近年来,连樟村依托有限的土地资源,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推动了玩具加工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仙草公园、麻竹笋产业基地等产业项目落地。村民得到分红与务工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新技术。

    进入4月,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草莓和小番茄迎来最后一批采摘。示范园负责人何为介绍,园区通过引进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机组等先进设备,集约高效种植农作物新品种,年产优质草莓、小西瓜、哈密瓜、水果黄瓜、小番茄等优质果蔬约25万斤。

    村民陆国建已是示范园的“老手”。他与妻子都在园区里务工,通过培训后当上了新型职业农民,负责西瓜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前在田里干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太辛苦了。现在示范园里都是智能化设备,我们只需要负责育苗、打侧芽、绕蔓等工作。”

    在园区工作的同时,陆国建还得到园区的技术支持下,种下了黑皮冬瓜、麻竹笋,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

    产业振兴富了村民,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6年,连樟村村集体收入仅2000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已达到百万元以上。

    越来越多青年回乡发展

    漫步在连樟村里,整洁的柏油道路、繁花绽放的美丽庭院、智能化的农业产业园一路可见,碧道环绕、杨柳依依、清澈见底的连樟河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以前,连樟村曾是一条环境脏乱差的村庄。

    连樟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从“三清三拆三整治”开始。“近年来,我们拆了近200间违建房屋。”陆飞红告诉记者,生活垃圾脏乱点得到整治,公厕也建起来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发生了改变。

    连樟村还重新对全村进行规划提升,重点抓好中心村整治建设。村里建起了新村道,统一改造楼房外立面,还参与建设了万里碧道、连樟客厅、乡村振兴学院等设施,将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融为一体。

    连樟村的巨变,让越来越多离乡青年选择踏上返乡路,他们相信,在村里也能有好的发展前景。

    村民陆秀媚是返乡创业的青年之一,她家制作的甜酒在村里颇有些名气。2018年,陆秀媚回村发展文旅产业,在村口购物街经营甜酒、五指毛桃、灵芝等土特产。“村里越来越漂亮,回乡创业是一个机会。”

    像陆秀媚这样选择回村工作、生活的青年越来越多。“现在村里已有近三成的‘90后’回村创业就业。”陆飞红说。曾经只有老弱妇孺的“空心村”,如今已变得生气勃勃,村民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对未来,陆飞红满怀信心:“我们要抢抓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在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打造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统筹:尚黎阳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南方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上一篇:肇庆野谷稻种试验获得成功

网站首页

下一篇:没有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