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惠媛、海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中华民族的道德观、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坚实的伦理根基。相较于西方现代化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层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优越性,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公平正义的伦理诉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意味着个体能够获得应有之物,体现“应得”和“所得”的高度契合。它是制度安排的价值考量,是权力规范与权利保障的重要遵循,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公平正义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既注重把“蛋糕”做大做好,也注重把“蛋糕”切好分好,同时要求把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于财富创造与分配等多个环节,体现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从而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凭自身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凭自身贡献分享国家发展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全面发展的伦理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指向与马克思主义人学观一脉相承,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这种伦理指向把人自身作为关注重点,承认人具有多种需求、人的生活具有多个面向,既正视物质条件的前提性意义,强调物质文明的积累,又关注精神文化的深层次价值,强调精神文明的升华,同时还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走出物质主义浅薄狭隘的视界,强调摆脱对物的依赖,避免物欲膨胀、贪图享乐,大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引领、精神力量、文化滋养。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有助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协和万邦的伦理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协和万邦的伦理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协和万邦的伦理精神,以正确义利观为价值依据,突破了重利轻义的发展模式,从世界发展的角度体现其超越性。秉持此种伦理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着眼于本国的发展,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不仅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另一方面,协和万邦的伦理精神要求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反对唯利是图、斤斤计较,甚至必要时做到重义轻利、舍利取义。正是由于坚持正确义利观,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以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的现代化,否定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合理性,超越了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保护主义,规避了特殊主义共同体排他式或封闭式的发展困境,有利于团结各国力量,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谋求世界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天人合一的伦理境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了天人合一的伦理追求,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体现天人合一伦理境界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反对把自然单纯理解为工具性存在,改变了主客体对立的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规范理论的框架范式,凸显了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紧密关联,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此同时,不同于以破坏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否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无度索取,要求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从而避免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带来的恶果,彰显出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意识,具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团结世界各国解决当前日益显现的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蕴含的公平正义、全面发展、协和万邦和天人合一的伦理意蕴,为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价值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教育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消费与就业互促共进
作者:敖 蓉 劳动者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所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带动消费水平...(23828)人阅读时间:2023-01-17读取大脑的“化学信号” 我国科学家首次
类脑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设备只能捕捉到大脑发出的电信号,却无法获得...(25298)人阅读时间:2023-01-15陇西:用心用情交好就业创业民生答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陇西县人社部门将就业创业作为保障民生...(17826)人阅读时间:2023-01-15陇西县举办2023年就业技能劳务品牌培训班
为切实做好2023年就业技能劳务品牌培训工作,强化劳务培训的精准性、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就...(26932)人阅读时间:2023-01-15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调研陇西中医药
1月10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聂海洋一行来陇西县调研中医药产业。县委常委、...(23409)人阅读时间: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