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来”的黄河水坐上了“电梯”,蜿蜒千年的古渠纵横交错,“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西海固蝶变为“塞上粮仓”……穿行在宁夏引黄古灌区,如同翻开了一本世界灌溉历史和灌溉文化的无字书。
千里之外,浙江浦江。自从引入壶源江水,平湖村古渠连通家家户户,鱼虾翔游,水草荡漾。曾经的“牛奶河”“垃圾河”在治理修复后,尽显江南水乡婀娜之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
自汉武帝时“引川谷以灌田”,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白鹤滩等重大水利工程,再到近年来宁夏引黄古灌区、河套灌区先后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历史长河中,水利设施不仅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孕育出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千年文脉、源远流长的厚重文化。
碧水长渠,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方。古老又现代的水利工程,正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做好农水互促大文章
——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其中耕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86%。旱区、灌区怎么做到节水又增粮,农业节水潜力该怎么挖掘,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
俯瞰宁夏引黄古灌区,历史超过100年的14条古渠中,青铜峡段就分布了12条。各级渠道在田畴阡陌间延伸的过程中,“天下黄河富宁夏”得到生动体现。
每年春灌开始,秦渠便开闸放水,黄河水奔流而下。如果说青铜峡灌区布设了一张水网,秦渠便是这网中的一条主干。
“这几年,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田整平了、沟渠顺了,粮食产量也增加了,种啥都有好收成。”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村民马学兵笑着说,2017年他流转了200多亩地种玉米,加入镇里组织的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农忙季节浇地的活儿一个人就能打理,农户每亩的灌溉支出从85元降至70元,投入大大减少。
原来小而散的地块变成了如今的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连片高标准农田,造就了灌区稻香充盈、瓜果飘香,保障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青铜峡灌区成为“塞上粮仓”。
从“用得上水”到“用得好水”,体现在灌区管理方面,主要是工程升级、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和体系化。
炎炎夏日,高闸镇民鑫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计算机前远程控制灌水量。“所有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由合作社统一调控、管理,不仅可以精准测流,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操控闸门,真正做到精细化节水、精细化用水。”合作社理事长梅南薇介绍。
镇里有了“水管家”,节水阀门得以不断拧紧,也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利通区水务局副局长杨自健介绍,2020年末各乡镇成立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高闸镇仅在2021年便节约农业灌溉用水1400多万立方米,返还给合作社节水奖励资金32.28万元。
水资源总量没变,灌溉面积却不断上涨,水利基础设施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托底作用可见一斑。数据显示,我国7300多处灌区共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灌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优化使用,关系全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大局。
从全国层面看,近几年我国一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全国农业用水量从2014年的3869亿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600多亿立方米,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2立方米下降到350立方米。
用水总量稳中有降的背后,一方面要归功于农业用水的节本增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充分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分配,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为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委结合水网建设,充分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2023年,增发国债用于支持灌区的资金体量已近千亿元,项目数量近1200个。
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也是筑牢“民生底线”至关重要的一环。要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确保让城乡共饮“放心水”
“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一声叹息,130多年后回声依旧。从此,“苦甲天下”成为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一带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西海固之苦,首在缺水。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西海固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属于典型的看天吃饭,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以前日子苦呀,吃水得一大早去沟里挑,买个菜、肉都得走十几公里赶集,遇上天旱,忙碌一年还不够吃。”西吉县红耀村村民杨春升回忆说,人喝水都成问题,牲畜饮用水就更难了,庄稼则只能“眼巴巴”地盼着雨天。
西海固缺水的根子在哪儿,为啥这么多年都难以解决?
“进得少、出得多,里外里缺口就越来越大。”西吉县水务局副局长何云介绍,该县年平均降水量414毫米、水面蒸发量890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09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10,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
老天爷指望不上,痛定思痛的西吉人将思路转向“为有源头活水来”。2016年,借力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西吉县建成了11个单项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水花从管道飞溅出的那一刻起,西吉县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的历史难题彻底成为过去,50万回汉群众半个多世纪的祈盼和梦想终于成真。
水来了只是第一步,如何翻山越岭将自来水送到农户手里,更考验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决心。“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何云表示,西吉县结合整村推进脱贫计划,先后组织实施了多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百米”。
当城乡供水实现“五同”,农民的供水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现在吃的水和城里人一样,没有区别。”西吉县小岔沟村村民宋兆平自豪地拿起手机打开“我的宁夏”政务App,展示线上缴费、快速报修等功能。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0年,在水利部支持下,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打造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均等服务、全民受益的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面临用水难题的当然不只宁夏。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让群众“吃上水、吃好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持续推动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2762亿元,巩固提升2.4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饮水安全问题的底线。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63万处,可服务人口达8.7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
水净水美赋能美丽乡村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百里檀溪入浦江,连城泽畔下钱塘。浦阳江曾是东南三大江之一,发源于浙江省浦江县,东入钱塘,相传为古越西施浣纱沉鱼之江。
百亩荷田、大洑堰、千年古渠……依托特有的水系资源和人文景观,浙江省浦江县檀溪镇平湖村成功打造出深山里的“小江南”旅游特色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然而,十几年前浦江县的河湖并非这般人水和谐。浦江曾是国内水晶主要生产加工基地,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成为治理难题,工业废(污)水排放点多面广,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躺在垃圾上数钱的日子不能再持续了!”2013年开始,浦江县打响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第一枪,水晶污染整治成为主要内容。不少“小作坊”被关停,废水得到统一处理。同时,生态治理、河道清淤等一系列综合整治工作也相继进行,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生活在河边,河湖早已与老乡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平湖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军作为村级河长一刻也不敢懈怠。日常,他向村民开展河湖保护宣传,组织订立河湖保护村规民约,巡河发现问题后还要及时上报。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万名省市县乡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因地制宜设立90多万名村级河长,守护河湖“最前哨”。打开巡河App,上传巡河图片、填写巡河记录,早已成为各级河长的工作日常。
水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河湖沟渠实现了完美蝶变,一大批美丽村庄尽显水乡之美,成为“诗画江南”的重要底色。
村因水而美,水为村增色。浙江城乡普及的“15分钟亲水圈”,让城乡居民在15分钟内即可享受亲水点,感受大自然。“依托河道、水库、山塘、池塘等水利工程,在改善周边水生态的同时,又要增加便民设施,大家游玩也十分便利。”浦江县河长办副主任傅克平表示。
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古村落也因水而富。得益于檀溪镇丰富的水域,龙舟赛、农民丰收节、冬泳比赛等大型赛事相继举办。村里有了人气,潘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周金华便成立手工面专业合作社,用手艺带着村民致富,现在全村每年面条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河湖面貌的改善,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随着河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更多美丽河湖将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小川 李锐 杨梦帆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永川:返乡“果二代”让特色水果产业更
近日,永川区黄瓜山村200亩智慧梨园内满目青翠,10余种不同的翠梨已进入挂果期,正是需要细...(50635)人阅读时间:2024-06-17巴中市通江县开展冬马铃薯田间实收测产
近日,通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统计、气象等相关部门组成测产专家组,对瓦室镇鹿鸣村马铃薯...(55721)人阅读时间:2024-06-17天津北辰区 红色农文旅点亮革命老区振兴
天津,这片饱含革命记忆的土地,因红色基因在农文旅领域的注入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近日,...(44778)人阅读时间:2024-06-1736款2024年夏季版“巴味渝珍”精品伴手礼
6月14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协会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优质农产品宣传推广...(43111)人阅读时间:2024-06-17枇杷无核、黄瓜不苦、茄子不褪色……重
6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组获悉,经过一年来的科研攻关,目...(47953)人阅读时间: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