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争当东北乡村振兴“跳高队” ——辽宁省沈阳市建设农业强市纪实

时间:2023-09-07 10:34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70多年前的辽沈战役意义深远,生动诠释了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历史照亮现实,历史昭示未来。新时代的辽宁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超常规举措打响了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新“辽沈战役”。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既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沈阳市的要求和期望,也是沈阳市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沈阳市委主要负责人指出,沈阳要深刻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创造性推进沈阳实践,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沈阳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制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大干快干奋斗三年,当好辽宁振兴、东北振兴的“跳高队”。为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要求,沈阳设立“12+1”赛道,其中“1”就是乡村振兴赛道。在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沈阳市乡村振兴推进小组坚决落实市委要求,全员参与、干字为先、实字托底,转变观念、转换动力、转型发展,全力巩固向上向好发展势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十大工程,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迈上新台阶

每天早上7点,管水员付豪准时来到沈北新区青年农场的稻田远程监控室,察看稻田生产情况。“以前一个人顶多管理100亩地,有了监控系统,通过水位传感器监测到哪块地缺水就自动上水,现在我一人可以管理500亩稻田。”付豪说,青年农场是沈北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展了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并修建泵站、涵洞等。通过小块田变大块田,插秧面积增加10%,增加了水稻生产面积。

沈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沈阳市紧扣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着力稳面积、提单产。

今年沈阳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十大工程,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828.15万亩,超省下达任务指标16.6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项目达1500亩,实施保护性耕作353万亩,超省指标128万亩。沈阳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586.81万亩,总投资71.59亿元,占全省已建面积的17.2%,位列全省第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稳定在80亿斤以上。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沈阳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依托东亚种业、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建设创新平台,推进17支创新团队攻关现代生物育种等核心技术。建强国家级玉米生物育种实验室、省级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推进院士工作站水稻特异性育种创新。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实验室是“东北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的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现有审(认)定及备案玉米品种数量1214个次,审定品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水稻、大豆等也位居前列,在多个省份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沈阳树立大食物观,建强蔬菜、畜牧、渔业生产保供基地。发展设施种植,继续实施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设施农业用地办法,开展日光温室大棚、棚内作物保险试点,从设施到产品给予全方位保障。支持老旧棚区改造,落实省新建改造设施农业任务1万亩,已开工建设2200亩。沈阳是省内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量和播种面积均占全省1/5,位居全省首位。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为保障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菜篮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提高“菜篮子”生产供给能力,沈阳打造特色化种植基地,建设辽宁省新民市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巩固提升于洪蛹虫草、苏家屯葡萄等设施种植集聚区,蔬菜产量稳定在400万吨以上。打造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优势畜禽良种繁育基地16个,提升肉鸡、奶牛产能,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5个,肉蛋奶总产量到2025年稳定在52万吨、15万吨和33万吨。

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新势头

谁能想到,辽宁省的第一家独角兽企业竟然是沈阳的一家农业企业。6月29日,沈阳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辽宁省科技厅2023年度第一批辽宁省独角兽企业,成为辽宁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

沈阳十月稻田集团位于新民市金五台子镇皂角树村,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旗下有“十月稻田”“柴火大院”两大品牌,持续深耕东北大米、杂粮类目,形成核心品牌矩阵,销售收入实现了从零到亿元级的增长,在京东米面杂粮类目中稳居前三。

2019年以来,十月稻田集团在新民市兴隆堡镇征地500亩,投资7亿元建设十月稻田农业科技产业园,分三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十月稻田农业科技产业园将成为国内单体园区加工能力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加工品质最好的粮食深加工园区。

沈阳市稻米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今年全市以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推进稻米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重点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优质品种示范推广、特色品牌培育,提升发展稻米产业链。

去年全市稻米加工产值91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9.93%。稻米市级及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2家,其中加工类(均为初加工)龙头企业35家,80%聚集在新民、辽中、沈北、苏家屯等地。

沈阳市农业产业链发展拥有资源禀赋独特、营商环境优异、消费市场广阔、政策措施给力四大优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5条重点农业产业链。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围绕稻米、蔬菜、畜牧、渔业、花卉等五大优势产业,沈阳市制定了“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发展方向。强龙头,制定25条惠企政策,扶持339家规上企业,力争培育1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补链条,实施五大产业链重点项目44个,建设大豆、粳稻、肉鸡、奶牛等特色产业集群项目15个,总投资3.38亿元。兴业态,推进辽中和法库2个电商镇、14个电商村建设。重点培育清境等一批乡村民宿,力争实现国家级零突破。树品牌,推进沈阳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开展农业品牌赋能合作,推广沈阳豆制品等品牌产品。

目前,五大产业链项目满工满产,畜牧产业链竣工国家良种奶牛产业集群蒙牛乳业项目,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8%;稻米产业链初步争取国家粳米产业集群扶持项目5个、中央资金2300万元;花卉、渔业、蔬菜产业链玫瑰小镇、鳜鱼种质场、蔬菜交易市场项目全面启动。

今年,五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扎实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保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各项功能品质——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展现新形象

走进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边台村,只见条条道路整洁,户户干净清爽,处处彰显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村里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每天将村里的垃圾统一清扫后,由区城管局统一负责运转处理。”边台村党支部书记贾丹告诉记者。

于洪区大力实施“三美”建设工程,除拆迁撤并村外,62个村村庄规划全覆盖,累计建成44个省级美丽宜居村,8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省级整洁村标准。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扫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100%全覆盖。依托“三网”工程,实施了以室内水冲管网式为主的农村改厕,彻底解决了后续清淘和排放问题。

沈阳市扎实推进“三美”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制度规范,建立运行机制,以院内净、居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物品摆放规范“五净一规范”为基础,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以垃圾及时转运、污水有效治理、厕所干净卫生为重点,推进美丽村屯建设;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核心,推进美丽田园建设,打造出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

沈阳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化“三美”建设,新编353个村庄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应编尽编。推进“五净一规范”,创建美丽庭院示范街650条,达计划65%。印发美丽村、幸福村、典范村、乡村房屋建设指南,抓实垃圾、污水、改厕,62个行政村初步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标准,达“民生实事”任务59%。

围绕“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沈阳以“三美”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今年推进“三美”建设扩面提质,将80%庭院建成美丽庭院,推进农村改厕“提质年”工作。到2025年底,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

沈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乡村生产、生活、交流和商业空间,强化市场观念和互联网思维,整合要素资源,主动对接市场,促进产业兴旺、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一体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善政府、集体、群众及市场共同参与的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形成各方协同、共建共享的环境整治新格局。

今年以来,沈阳乡村建设再提质,“三美”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典型示范+分类推进”“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等好做法、新经验,半拉山村、尹家村等美丽村叠加产业项目建成专业村、电商村;东升村等18个美丽村打造“两邻”实践样板村;单家村、立新村等运用改革成果建成特色民宿等联农带农项目,沈阳市“三美”建设经验将全省推广。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取得新进展

“这个插排、热水壶是我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来的,没有花一分钱。积分超市调动了大伙儿为村里干事的积极性。”康平县东升村村民邢瑞生,他因积极参与村里为民服务的工作得到积分,用积分能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

东升村积极推行“好邻居”评比、“积分超市”等活动模式,发动党员、带富能手、村内乡贤、美丽庭院示范户等人员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打造村内社会服务型组织、百姓共同参与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东升村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划分网格,8个网格覆盖村内商户、公共基础设施及林田路井等资源,网格统一编码,绘制网格平面图,已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数字化。东升村党总支书记赵龙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深入践行“两邻”理念,不断优化网格治理,以精细化管理服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今年以来,苏家屯区十里河街道杨城寨村党总支把建强基层堡垒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为“切入点”“突破口”,深入开展“叫响党派我来的”“亮身份履承诺”“学雷锋志愿者”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际问题35件。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村“两委”成员带头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全村一老一小的文娱需求,杨城寨村建立集幸福学堂、健康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基地,开展幸福教育50余次,受教育人1500余人次;打造“幸福杨城、舒心就业”惠民平台,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构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互助式养老新格局,组织70余名志愿者向20余名老人提供节日看望、理发洗澡等服务,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7月12日,沈阳市委农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妇联等部门在辽中区皮家堡村,共同启动了2023年沈阳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教育激励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乡村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结合沈阳市“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今年,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实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工程。深化“两邻”理念乡村实践,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移风易俗“三张图”治理试点示范经验,打造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新农村。截至目前,全市积分制覆盖310个行政村、清单制覆盖983个行政村、移风易俗覆盖552个行政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于险峰 张仁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