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吉林:田间禾苗长势壮 粮食又将大丰收

时间:2023-07-24 16:13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7月的吉林气温偏高,水热条件较好,适合农作物生长。在一望无边的黑土地上,粮食作物长势旺盛。

2023年,吉林省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超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目前,全省粮食作物苗情长势良好,玉米平均保苗率达到95.6%,同比高0.3个百分点;一、二类苗占比达到97.7%,同比高0.7个百分点。现在,玉米、大豆可见叶片数同比分别多0.42片和1.81片,水稻叶龄同比多0.28片。

据了解,2023年吉林省将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加强“田长制”。今年将推动良田粮用,实施高标准农田和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37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推广“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达到3500万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000万亩,比去年多播种323万亩。

在榆树市环城乡姜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郭秋红说:“我们村都是旱田,种的基本都是玉米,苗出得齐、壮,现在长势良好,后期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备耕期间,全省广大农技人员走村串乡,积极向农民宣传种粮新技术。

吉林省扶余市农机服务中心把推动农业机械化,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广条休耕种植模式,目前,扶余市采取该项种植技术的30万亩玉米长势良好。

走进扶余市肖家乡迎春村村民冯雷家的田地里,他采用条休耕模式种植的玉米植株挺拔、叶色深绿,犹如翠绿的海浪,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与常规模式种植的玉米相比,优势明显。“采用这种模式播种,第一是保苗率高,第二是苗齐苗壮、通风透光,经过深松之后特别保水、耐旱。”冯雷说。

已连续两年运用条休耕模式种植甜糯玉米的弓棚子镇万生村顺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又在此基础上,大面积铺设了滴灌设备,有效保障了植株的水肥供应,增加了玉米种植密度,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水肥一体化大垄双行相结合的这种模式,一垧地能多掰出五千穗鲜食玉米,一穗按八毛五算,能多卖出四千多块钱。”合作社理事长杨立军说。

近年来,扶余市把推动农业机械化,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采取措施,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和使用新技术的热情。

今年,吉林省还开展了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在洮南、乾安两个县落实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建设工程项目40万亩,选取16个县市开展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技术攻关,筛选76个农作物品种开展高产竞赛活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