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共富之村幸福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鄞州实践

时间:2023-05-25 15:47人气: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胡启敏

  微风吹动树枝,河水细波荡漾,博物馆、艺术馆、现代化的别墅、古村古桥、田园风光完美地融为一体——湾底村到了。

  几辆大巴车停在了村里的天宫庄园,走下来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山海协作地区的代表。4月21日,这里举行了“溯源新思想”鄞州理论研讨会下应街道分会场研讨活动,主题是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样板的进阶之路。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从“穷掉底”到“亿元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典型路。

共富之村幸福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鄞州实践

湾底村天宫庄园发展智慧农业。资料图片

  1.这个村的党员要“吃三亏”

  每天早上6点骑自行车环绕全村走一圈,村里一天的事务基本装在心中,7点到办公室,和党员干部一起把发现的问题、需要落实的工作部署下去。这个习惯,湾底村党委第一书记吴祖楣坚持了40余年。

  1982年,吴祖楣当选为湾底的村支书。“湾底的经济发展史,就是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的奋斗史。”他说。

  “那时的湾底可不是现在大家夸的‘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那时这里只有一个字——穷。”土生土长的顾雁冰说,自己小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湾底湾底,弯来弯去到不了底”和“有女不嫁湾底”。在当时全乡19个村中,湾底的粮食产量连年垫底,吴祖楣上任时要和会计合用一张办公桌,村委开会的时候大家要摞起砖头当凳子。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成为湾底村蝶变的决定性因素。

  一直以来,湾底村党委坚持重大事项决策集体讨论制度。村里每一个重大决策、重要事务、重点项目,都由村党委集体酝酿、反复认证、慎重研究决定,也因此,40年来湾底村没出现过投资失误的项目。“像村安居工程、村植物园项目,从酝酿、考察、征求村民意见、项目认证到最后立项建设,都经历了两年多时间。”顾雁冰说。

  现在的湾底村有6个党支部、110名党员,大部分党员都在一线工作,他们是村、企业和农业园区的骨干。而村民眼里的党员干部是这样的:全年无休,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无论身兼几职,都只拿一份工资;8小时工作时间外还要参与治安巡查、志愿服务。

共富之村幸福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鄞州实践

湾底村的花朝节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90后吴莉娜是村党委最年轻的委员,她兼职当起了天宫庄园的“推销员”;80后农技专家胡君欢承担着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姚文担任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公司总经理,统筹景区开发运营……“村干部的收入并不高,还不及在外上班的收入。”村干部忻宏斌说。

  湾底村对党员有约法三章:先公后私、勤学实干、遵纪守法。还要“吃三亏”:在气力上吃亏得起,多做实干;在闲话上吃亏得起,宽容大度;在钞票上吃亏得起,先公后私。吴祖楣表示,正是党的领导让村子的发展始终有方向,也收获了成功的果实。如今,湾底村从昔日“烂田推捣臼,下饭酱油汤”的贫穷村,成为全国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党委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湾底村坚持的是‘党建领航’。”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善庆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样板乡村研究”课题中,对湾底进行了深入调研:“湾底的‘党建+乡村治理’,将党的领导贯穿农村法治、德治、自治全过程。‘党建+建设’,积极构建了美丽乡村新的增长极。‘党建+产业’,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富民强村。”

  2.走上产业联动发展特色路

  周末的湾底村总是熙熙攘攘。一个家庭、三五好友、远方游人在这里边采摘边休闲。一年的光阴里,紫桑葚、绿青瓜、艳草莓……络绎不绝。

  来参加研讨会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说,湾底村可持续动力之一就是产业,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农商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是农业起家,工业打基础,三产服务业为主,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18%、76%。”湾底村党委书记蔡国成介绍,这样的成绩源于湾底村始终坚持集体经济,2022年湾底村净资产达到11.6亿元,集体年可用资金4458万元。

  “第一桶金”来自20世纪80年代,小作坊式的五金厂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了利润当年翻番。“我是1983年进入工厂的,做过不下50种产品。当时不知道什么东西能赚钱,也不知道我们的技术能够做成什么,所以尝试去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蔡国成说。

共富之村幸福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鄞州实践

俯瞰湾底村。资料图片

  到了90年代,企业转制成了当时的主流,湾底没有把企业卖给个人,而是实行了村集体控股的股份合作制。“村委班子一致决定,让企业姓‘公’不姓‘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蔡国成说,不仅如此,村里接连买下了四家乡办企业,踏踏实实做工业。

  如今,这些企业大多成为规上企业。2004年,湾底村的7家集体企业组建了天工实业有限公司,工业产品已经发展到20大类100多个品种,95%以上销往国外,目前年销售收入2.6亿元。

  传统的农业同样采取了集体发展的思路。1997年,农村土地实行二轮承包分配,湾底村在分田到户后,又将村民的土地流转回村里,由村集体统一经营,走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之路。“正是这个决策形成了花卉、蔬菜、果品及深加工产业格局,并把湾底村发展成集农业观光采摘、乡村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庄园。”吴祖楣说,湾底村已经拥有15个参观点、3条特色旅游线,2022年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0万元。

  得益于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走上共同富裕特色路的成功经验,2022年2月,湾底村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

  “始终如一走集体发展路”“跳出农业求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湾底村的现代化模式是鄞州乡村的缩影。以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契机,鄞州制定了《鄞州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行动计划》,推广合作开发、飞地投资、共富工坊等模式,持续增强农村的“造血能力”。截至2022年年底,鄞州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了90%。

  3.乡村集成改革走深走实

  30多年前,章雪萍嫁到湾底村时,一大家子挤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夫妻二人靠跑运输谋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我一个人的年收入就超过8万元。”章雪萍细细地算了起来:2022年村里每人分红2万多元,自己在村里上班每月工资5000多元,逢年过节村里还发慰问金……

共富之村幸福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鄞州实践

鄞州乡村的秀丽风光。资料图片

  正是“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让村民的致富渠道不断拓宽。目前,湾底村在册户数410户、户籍人口1080人,除去老人、小孩,有近40%的村民在村办集体企业或其他企业上班。除了工资收入外,每个村民每年都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获得分红。

  数据显示,2022年,湾底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7.25万元,远远高于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同期鄞州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老百姓身上,一定要舍得花钱,让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吴祖楣这样说。

  在居住水平上,2001年湾底村第一个“吃螃蟹”,先后投入1.8亿元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把原先7个自然村的6万多平方米老房子全部拆除,合并建起天宫小区。村民以远低市场价格的钱住上新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以上,相当于城市居民的两倍以上。

  与现代化小区并存的,是江南特色的古建筑。这里保留的西江古村,老戏台、老店铺、水街错落有致,甚至还有别处拆掉迁来的古石桥。“这是根据村民的建议保留下来的。”吴祖楣回忆,当年拆掉老房盖别墅,有人说以后的孩子都不知道老祖宗住的房子什么样了。为了留住乡愁,村委会决定将7个自然村内有特色的建筑整体迁移到西江古村。在此基础上,还建起了鄞州非遗馆、宁波服装博物馆。

  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上,湾底村坚持向城市看齐。村民统一办理了养老、医疗和财产保险,村里建有500平方米文化礼堂,全村实现雨污水分离,绿化覆盖率达82.5%。2022年,为方便老人出行,全村启动加装67部电梯。村里还对小区环境进行提升,改建10000平方米绿化,新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4个嵌入式体育新空间。现在,围绕“未来乡村”建设,湾底村不仅建立电动自行车智慧充电停车棚,还在停车场建起了光伏发电站,购买了有机垃圾降解处理机,实现村里厨余变身有机肥……

  以湾底村为代表,鄞州区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持续走深走实,持续缩小居民收入、城乡、区域差距。2022年,鄞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4.8亿元,在浙江省各县(市、区)中总量排名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4630元、50333元,同比增长4.7%、6.9%,农村增速快于城镇,城乡收入倍差由上一年的1.72缩小至1.68。鄞州还推进43项共富重大改革,出台具有鄞州特色的《“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激发技术工人、科研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新时代农民、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和退役军人等“9+1”类重点人群增收积极性、主动性。

  不仅是增收,鄞州还涌现出一批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宁波市首创共同富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5个服务场景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场景,推出全区首条共富直通车,“共富发展基金”规模达到2亿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画卷,正在鄞州大地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5日 05版)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光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