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给村民带来了什么?(2)

时间:2022-11-11 18:48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老树、老钟、老屋,这些蔡集镇牛角村的乡愁记忆已经不单单属于村民,宅基地腾退、闲置地整理和侵占地回收等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开展,充分盘活牛角村的集体土地资源,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乡村特色资源也唤起了市民对农耕文化的向往。

“游客来得多了,村民更有主人翁意识了,会更加注意对村庄环境的保护。”孙猛说:“过去我们觉得公共空间治理是公家管好公家事,但从实际看来,也带动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基层治理从‘被动治理’转变成‘全民参与’,真正实现了共有共建共治共享。”

公共空间治理成果能否变身“聚宝盆”?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实惠。如何把治理成果转化为村民“钱袋子”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是保护治理成果、保证治理工作延续性必须考虑的问题。江苏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给出了多元化答案。

宿城区田洼村、苗圩村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细碎地块、沟渠路道被整合,一个村能整合出200多亩溢出土地,村里有了发展产业的空间,适度规模经营有了成长的土壤。温室大棚盖起来了,果蔬花卉种起来了……田洼村党支部书记吴沅锴告诉笔者,建好的温室大棚里主要种植越冬果蔬,仅土地流转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20.2万元的收入,“公司+农户”的模式让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给村民带来了什么?

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开展充分盘活牛角村的集体土地资源,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乡村特色资源也唤起了市民对农耕文化的向往。

“如果跳出传统的租地理念,空间本身也可以增值。”300多公里外的溧阳市戴埠镇松岭村,村党总支书记杨勤春对如何公共空间治理成果有更“前沿”的看法与尝试:“可以多探索公共空间的价值层次,山上不只板栗毛竹可以赚钱,绿水青山的环境资源用好了同样可以赚钱。”

松岭王家村户籍人口有133人,但常住人口仅有30余人,年龄最小的也有66岁,对这样一个曾经以矿产闻名的山区村而言,发展农业产业注定“先天不足”,怎么办?提升村容村貌、增强农民环境卫生观念、以点带面打造示范样本……公共空间整治为王家岭村打开了发展切口,也为下一步利用公共空间产生集体效益打下了基础。

“我们用老矿场的两栋工作坊改建了11间民宿,效果很好,给村民打了个样板。之后盘整村庄建设空间,全面摸排全村农房规模、布局、利用状况等信息,做好村民意愿需求调查,为村民‘量身定制’流转方案,村民接受度自然就高了。”杨勤春介绍,现在,村里54户村民里已有27户村民有意向签约参与“美丽乡村+精品民宿”项目,11户已与村集体正式签约,闲置公共资源正在变为村民的致富资产。

“山区村是发展产业的劣势,但换个思路想也是弯道超车的优势。”戴埠镇副镇长吴俊认为,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放大环境资源优势,可以盘活村民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创新多元路径方式助力农民增收。

“在乡村公共空间整治过程中要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村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江苏省农业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徐雪高表示,观察江苏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及管护机制方面的探索可以发现,只有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调动村民参与公共空间治理的积极性,避免出现“政府急、农民闲,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