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为了“蓝宝石”的鱼鸟翔集

时间:2022-10-25 11:21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十年来,青海对裸鲤进行了多方位的科学保护,资源量增加到10.85万吨,比保护初期增长了42倍。如今,青海湖这颗高原‘蓝宝石’呈现出鱼鸟翔集、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中,青海省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祁洪芳说道。

青海湖是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那里只有一种鱼类,就是青海湖裸鲤,也叫湟鱼。每年盛夏时节,青海湖因鱼而变得热闹起来,成群结队的湟鱼沿着青海湖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淡水河中产卵,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然而由于湟鱼生长慢,加之过度捕捞,2000年青海湖的裸鲤资源不足2000吨,湟鱼被列为濒危物种。

湟鱼濒危,生态告急!这引起了青海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青海省政府实施第四次全面封湖育鱼政策,和往年的封湖育鱼不同,这一次是“零捕捞”。

那么封湖育鱼的成效如何体现?如何精准获悉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祁红芳告诉笔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准确探测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而这在当时却并非易事,首先要攻克技术难题,其次是探测资源就要到青海湖面上开展工作,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2002年8月,全省第一次裸鲤资源蕴藏量探测工作开始,技术人员采用水下声纳探测技术对青海湖渔业资源量进行监测,这也是祁洪芳第一次参与到探测工作中。此后每年8月份,祁洪芳都要出海,对全湖的裸鲤蕴藏量进行监测,每次的监测工作,团队成员都要昼夜监测,吃住在船上,特别是要克服晕船带来的不适和海面上的大风大浪对探测工作带来的不利,这是一项艰辛而又富有挑战和风险的工作。

那时候的祁洪芳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遇到大风大浪,并没有意识到出海的危险性。直到2005年9月11日,青海湖渔业资源探测的第四年,这天夜里,突如其来的狂风锚链,4米多高的风浪,将监测船从300多米外的抛锚地刮到海心山附近的暗礁上搁浅了。当时船舱已经开始进水,风雨交加的夜里,面对漆黑一片的茫茫大海,祁洪芳心想,这回看来是回不去了。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却还是沉着地守护着仪器,最终在渔政人员的指挥下,冒着船随时下沉的危险,由安全绳拴住橡皮船后,运送大家陆续上岸。

惊悚的“海上历险记”让祁洪芳一夜未眠,当第二天太阳从湖面升起的时候她觉得只要生命还在就是幸福。从这次事件后,有人建议取消探测,或者将探测时间改为几年一次,但祁洪芳却坚决反对,这件事并没有让她气馁、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念,此后至今连年开展的监测工作都由她带队开展。青海湖区域一共有12个大采样点,12个小采样点,每当遇到大风天气,团队成员想要放弃时,祁洪芳总说,错过了一个采样点,就损失了一些数据,覆盖面就不全面了,所以就算是冒着危险也要将数据采集全面。

20载春夏秋冬,20年寒来暑往。从2002年到今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探测工作已经开展了整整20个年头。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准确探明青海湖裸鲤总尾数、条体重量、资源总量,建立连续的资源监测体系,为青海湖封湖育鱼效果评价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1年11月,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沿着青海湖360公里的水涯线,徒步沙滩、沼泽、夜宿荒漠等种种险境,埋设了200余块标石,建立了湖泊拐点坐标系,此后,每年都对青海湖湖泊面积、海拔高程、湖水深度、容积以及湖水理化因子、湖泊生物、生产力、入湖资源量、裸鲤生活史、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积累了资料,搭建起较为翔实的青海湖裸鲤基础数据资料库。

“2000年,青海湖裸鲤不足2000吨,那时候鸟类十几万只,2021年裸鲤资源恢复至10.85万吨,鸟类数量达57万只。”祁红芳说,单从这一组数据上可以看出来,鱼多了,鸟才多了,“鱼鸟共生”的生态环境更加和谐了,这也就是一代又一代护渔工作者坚守的意义。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