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看,这是现杀的黑毛猪儿,五花三层肉33元一斤!手慢无哟!”6月9日是重庆永川区吉安镇赶集的日子,清晨6点,永川区南大街黄瓜山村村民陈诚就来到集市卖力地推销新鲜的黑毛猪肉。不过,他推销的对象并非赶集的本地人,而是拼多多直播间里的数千名网友。
随着热情的吆喝,屏幕上迅速出现“我要5斤五花肉”“要个猪蹄子”等。仅仅2小时后,陈诚带货的两头黑毛猪就销售一空。
主播陈诚(左二)、张吉玲(左一)夫妇来到集市上,为拼多多直播间的网友选购土猪肉。 张慧 摄
拼多多直播间里,消费者通过“云赶集”选购土货。
而这对于陈诚来说,只是每月9场直播赶集中的一次。自2020年首次在拼多多平台直播赶集,他已经直播百余场,有了超5万粉丝,店铺销量也达到“10万+”级。
随着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深入田间地头,像黄瓜山这样的农村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极大的改变——农村“土货”飞出大山变身新产品、农民变成“新农人”、数据变成新农资、快递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首创赶集直播解“舌尖上的乡愁”
在拼多多直播间,陈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寨主”,他每月直播带货销售额可达50万元左右。但登上直播“舞台”,其实一开始并不在他的计划中。
2017年前,陈诚在北京从事商务工作,并接触到电商。虽然人在外地,但陈诚的口味一直没变,只吃得惯家乡的农产品,不时让家人从永川寄土菜、鸡鸭等。2017年,陈诚决定回永川老家创业,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电商把永川的“美味”销往外地。
“当时选平台也是‘货比三家’。”陈诚回忆,创业之初,他在多个电商平台都开设了店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拼多多的用户多,且人情味浓,便把“主战场”移到这里。
“味道最能抓住人心,有不少愿意为乡土味道付费的消费者,其中不乏每周都在回购蔬菜的‘铁粉’。”陈诚说。
大家喜欢买什么?陈诚介绍,就拿黄瓜山村来说,这里四季蔬果不断。春天有楠竹笋,夏天有藠头、李子,秋天盛产黄花梨和黄瓜山梨,冬天出甜圆白萝卜。加上一年到头都有的土鸡、鸭、鹅,家养土猪、生态鱼等,都是消费者们的心头好。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土生土长”的农产品,2020年,陈诚开启了直播,带着大家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买买买”。在他的直播间中,主播不是重点,“主角”是栽种在地里的各种蔬菜水果,在田间活蹦乱跳的家禽,“是不是土货,一目了然”。
主播陈诚在农户家为预订农产品的网友下单。 张慧 摄
但是,走家串户的农产品很零散,常常满足不了消费者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需求。一次,去周边场镇赶集,看着种类丰富的农产品,陈诚萌生了直播赶集的念头:集市上要啥有啥,而且还特别有氛围,很适合直播。
说干就干!很快,陈诚便开启了“赶集直播”,在每月逢2、5、9的日子带着直播间的消费者一起赶集,而这一模式彼时在电商平台尚属首创。
秒拼模式助乡村主播灵活“带货”
“寨主,快去看看上次那个爷爷来没有,我要买他的空心菜。”
在6月9日上午的赶集直播中,评论里“爷爷”出现了多次。陈诚说,大家口中的爷爷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偶尔会在集市上卖点空心菜、黄瓜、辣椒等。一来大家觉得老人卖菜不容易,二来老人的菜也确实好吃,因此每次大家都让看看他在不在。
很快,陈诚就找到了老人。“要2斤空心菜,发顺丰。”“我要4斤辣椒,今天能发吗?”“爷爷是不是在卖茄子?我要2斤。”很快,老人的菜又被一抢而空。
陈诚夫妇为拼多多直播间的消费者“代购”蔬菜。 张慧 摄
上链接、下单、付款……陈诚一边带着大家逛集市,一边在直播间后台熟练地操作着,“跟其它直播间不同,拼多多的‘秒拼’功能太好用了,特别适合像我们这样的卖家。”
所谓的“秒拼”功能,是在商家直播间下方设有秒拼按钮,点击此按钮即可创建秒拼商品,价格自行设置。对陈诚来说,他只需要一步就可以自动拍摄/上传商品图片创建商品,商品创建后,用户端直播间便会立刻出现该商品链接并置顶,消费者可精准下单,加快了“带货”速度。
主播陈诚夫妇正用“秒拼”功能在直播间上农产品链接。 张慧 摄
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消费者体验好,自然就愿做回头客。一到赶集的日子,许多“铁粉”就定好闹钟,准时观看陈诚的赶集直播。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公安部部署依法严厉打击耕地农资领域违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熊丰)记者23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日前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32797)人阅读时间:2022-06-23一个人一把锹 用20万棵树逼退沙漠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侯贵是辽宁省彰武县刘家村人,在过去的20余年里,凭一人之力,先后在24...(17007)人阅读时间:2022-06-23走进县城看发展丨浙江德清:“小县城”
新华社杭州6月23日电 题:浙江德清:小县城闯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新华社记者岳德亮、郭雨祺、...(29684)人阅读时间:2022-06-23“再造一个绿色油田”——辽河油田开采
新华社沈阳6月23日电 题:再造一个绿色油田辽河油田开采现场见闻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白涌泉...(31200)人阅读时间:2022-06-2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丨新疆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3日电 题:新疆:打造向西开放的高地 新华社记者郝玉、孙少雄 中国地图...(30219)人阅读时间:2022-06-23